中国迅速行动对东南亚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2005-01-06 11:05:45    

 

发生在去年岁末的东南亚地震海啸灾难已经成了全球的焦点。一时间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最大规模的救助行动。以往中国在遇到这种灾难事件往往涉入有限,但如今中国已经在学习如何进行全方位反应。在对灾难的关注方面,中国是反应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当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一传出,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就相继向相关国家领导人致电慰问,深表同情。与此同时,中国全国上下还掀起了救灾募捐活动,中国的各种救援队火速赶往灾区。不难看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展现的是更加负责的大国形象……

 

 

 

举世瞩目的东南亚地震海啸震惊了全世界。灾难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在第一时间向受灾国发出了慰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向受灾国发出了慰问电,在精神上给予了受灾国际大的支持。紧接着,国家商务部就宣布:为体现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地区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政府决定根据灾情向印度、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泰国王国提供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29日晚上,中国政府又根据灾难的最新情况,外交部长李肇星紧急召开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大幅增加中国政府对受灾国的物资和现金援助。12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十国驻华使节和部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时郑重表示:中国将在以往援助基础上,再对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家增加5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并根据各国的需要,随时派出救援队。

人们看到,12月30日,中国第一批运载人道主义价值为500万元的食品、药品和帐篷等救援物资就在印尼救灾指挥中心卸货;12月31日,由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率领的中国国际求援队伍35人也抵达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机场进行救灾,成为第一个赴印尼的国际救援队;12月31日,第一批为100人的10支卫生救援队第一队从上海出发;接着,31日下午,广东卫生厅派出第二救援队奔赴泰国。在对救灾的财物方面,中国是迄今数额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就宣布给予216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才过几天,就决定增加救援资金5亿元人民币。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这种快速坚定的反应,令世人眼前为之一亮,更令中国人为之自豪。毋庸讳言,这是一个真正朋友的体现,也是一个责任大国的表现。

随着去年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框架的确立,中国与东盟已经相互把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尽管此次灾难并没有对东盟的所有国家造成损失,但是由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都属于东南亚联盟的中坚力量,因此,针对这些国家的救援活动,将更大程度上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举国捐助体现国家整体风格的变化

 

此次灾难发生之后,中国全国上下都史无前例地共同参与到救灾活动里面。

目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各界青年向灾区青年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受灾国家的工会组织捐款300万元人民币、联想集团捐赠50万美元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TCL集团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受灾地区捐款300万元人民币、华维集团则分别向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分别捐赠50万美元的通讯设备用于灾区通讯网络重建。此外,香港首富李嘉城也主动捐献2400万港币。中国佛教名刹嵩山少林寺还通过中国佛教协会向海啸灾区捐款40万元人民币,以弘扬“同体大悲”、“利乐有情”的佛学精神。

  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中国人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捐赠热情非常令人感动,要求捐赠的电话更是排着队打进来,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据介绍,自中国红十字会于30日开通热线电话以来,已经有500多个电话打来咨询和表示要捐款。到目前为止,中国红十字会已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和受灾国的红十字会向受灾国捐助了66万美元。这不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捐助海外受灾民众。上个世纪80年代非洲饥荒和后来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国人都曾踊跃捐款,但是,捐助规模最大和热情最高的应当首推这一次。

笔者认为,在此次大的灾难面前,全国上下都将目光投向灾区,这不仅说明中国的主流民意,更为突出的是中国民众对待国外事件的态度。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率很高的国家,中国在以前是接受捐助的国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受捐助者”的形象。但是,此次全国上下一致进行捐款,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都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来,这是中国国家整体风格的变化。捐款5亿,对于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算不了什么,但对人口巨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中国全国上下毅然解囊相助,这是继几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之后对东南亚国家又一负责任的重要举动。

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和平崛起”的过程,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框架的签署更是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真正实现。同时,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也要求中国承担一部分责任。这样中国在此次东南亚地震海啸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必须比先前一系列角色都重要,而且这种角色换位是中国在第一时间主动做出的,这是中国愿意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一个鲜明信号。

 

中国整体印象分明显比美国高

 

尽管中国向受灾国捐助了5亿多人民币,但中国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首先,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宣布捐助216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作以说明,这种支援额相当于2万中国农民的收入,对中国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其次,中国以往发展经济做事情都立足“双赢”,不会让中国损失太多。但如今面对必须做出大量付出的赈灾救助,做出选择远较以往困难,可见中国在做出这种决定时的勇气。

但是反观美国就显得比较被动。

过去几年里,由于美国政府致力于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亚洲公众尤其是以印尼、马来西亚为主的穆斯林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很不好。美国一直试图寻找机会帮助亚洲的受灾国家,以改善美国在该地区人民心目中的不佳形象。对于华盛顿来说,此次地震和海啸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改善形象的机会。

但是,此次地震海啸灾害爆发之初,布什政府仅拨出1500万美元的救灾款,受到国际社会的耻笑。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还就此撰文道,尽管美国已经把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援助从1500万美元增加到3500万美元,但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在援助问题上十分"吝啬"。文章还说,在亚洲地区遭受海啸袭击3天之后,正在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农场休假的美国总统布什终于致电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领导人,对在地震和海啸灾难中的丧生者表示哀悼,并承诺美国对亚洲灾区的援助将超过3500万美元。布什驳斥了联合国紧急救济首席协调专员简·埃格兰对美国“吝啬”的批评。但《纽约时报》回敬说:“很遗憾,我们不同意布什先生的说法,因为埃格兰是正确的。” 该报还认为,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私下里应该感到羞愧,当席卷印度洋沿岸的地震和海啸发生后,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美国只提供1500万美元的援助。而1500万美元还不到共和党打算花在布什就职典礼上费用的一半。

从这一次针对东南亚地震海啸的救助来看,尽管中国的最终捐助数量比美国稍逊一筹,但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国家印象分明显比美国高。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