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督促银行开发内部评级系统意在确保其资本充足
2005-01-31 11:08:18
银监会日前召开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银监会积极鼓励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所谓的内部评级法是商业银行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确保银行资本充足,反映银行特殊风险的一种方法。它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
内部评级法使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的风险度,个性化地确定每项资产的风险权数,并进而根据总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所需要的资本金规模。换言之,内部评级法给予了商业银行一定的确定所需资本金规模的自主权。但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发布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的银行离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很远。
鉴于上述状况,银监会根据国情把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本策略确定为“两步走”和“双轨制”。所谓“两步走”就是先执行好1988年资本协议,商业银行应首先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在2007年1月1日过渡期结束时,确保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或超过8%;与此同时,鼓励大银行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在条件成熟时采取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双轨制”就是将来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不搞“一刀切”,具备条件的大商业银行采取新资本协议进行资本监管;对其它银行,继续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资本监管。目前,四大国有银行的龙头老大工行已经于2004年年中启动了其内部评级工程。
上市银行绩优预告有为其补充资本金造势之效
浦发银行近日公布预报业绩,成为内地首家公布预报业务的上市银行。该行公告称2004年主要经营数据均获得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净利润19.3亿元,折算成每股收益为0.493元,较2003年度同比增长22.9%。但是内地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注定了其主要依赖于规模驱动以及资本消耗的经营特点。银行在利润增加的同时无不带着信贷投放和资产规模同步大幅增加的附属效应。资产规模的增加是银行对增加资本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2004年除了招商银行发行65亿可转债后再融资需求可以稍缓外,其余的4家上市银行都具有对补充资本金的迫切需求。各家上市银行若计划在2005年补充资本金,就要及早公布再融资计划。若不能顺利实现再融资,上述银行2005年及以后的规模扩张速度势必会影响。
因此,分析员认为,上市银行积极发布绩优业绩预告,具有为其再融资需求造势的效果。
丑闻未能等到中行上市补充资本金就爆发了
中行日前披露,中行黑龙江省分行发现该行所辖河松街支行的存款业务有异常表现,涉嫌金融诈骗。目前,该案件正在侦查之中。而主要涉嫌嫌疑人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就在东北高速查出其巨额存款不见踪迹的同一天失踪不见,高山及其家属可能已于东北高速报案前逃至国外。哈尔滨警方及中国银行24日证实,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账户上有6亿余元资金去向不明。中行内部对高山案高度重视,总行行长李礼辉亲自率队赶至哈尔滨处理此事。由于中行正在谋求年底实现海外上市,此起案件可能会对上市计划有所影响。但具体情况还要等待调查结果进行确认,假如此事的最终结果不致失控,可能影响不大,其结果可能反映在股票承销价格上。
分析员认为,此前早有国际投资者表示,最不愿在内地银行上市后暴露丑闻。可见,国际投资者对内地国有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制的疑虑。从中行对此次案件重视程度看,该行在上市进程中将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况。
资本金问题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表面上看,银监会召开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浦发银行积极发布绩优业绩预告以及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金融诈骗案的暴露,这三个信息似乎并无什么关联。但是实质上,这三个事件都与资本金问题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银监会督促银行开发内部评级系统是为了使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的风险度,个性化地确定每项资产的风险权数,并进而根据总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所需要的资本金规模;也就是希望商业银行通过开发内部评级法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浦发银行积极发布绩优业绩预告,则是为其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金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和业绩基础。中行高度重视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金融诈骗案的姿态,体现了其担心该案件会给该行上市融资补充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困难。可见,资本金问题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银行资本不足已危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过去大多数商业银行不讲稳健经营,盲目扩张,只要有存款就放贷款,资本金不够也照放。银监会已明确要求,2006年底各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距此目标仅剩两年。而目前在中国约130家银行中,达标银行仅22家。粗略统计,全国银行按风险资产规模计,资本金缺口达1万亿元左右,坏账准备金缺口又达1万亿元左右。资本金不足使银行的财务稳健性下降,限制了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的扩张。
银行资本金不足带来的危害已经超出了银行业自身的范畴。因为,2005年只要金融监管加强,以及商业银行加强自律,稳健经营,如果要求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央行公布的2005年信贷规模2.5万亿元就将难以完成。因此,2005年令人担忧的不是货币供应,而是信贷紧缩。
中行行长助理近日也表示,2005年2.5万亿元的贷款预期目标可能依然难以达到。因为,银行已经注意到了放贷风险很大,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指标中间,商业银行将向质量目标倾斜。
银行业资本金不足将成为经济发展瓶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核心职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支持经济的发展。中国融资格局中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股票、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比重过低,因此银行业在中国又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业的状况对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资本金不足首先威胁银行的生存和安全,但是进一步分析,资本金不足限制了银行对资金进行配置的能力。而资金又恰恰是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缺少资金支持的经济将面临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