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将增添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合理内核

2006-02-17 09:18:04    

如果以超越农村发展现实的城镇化作为切入点,则新农村建设难免会走上歧途。而胡锦涛2月14日讲话中通篇没有提到农村城镇化的事。这表明,中央号召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可能会有些改变。胡锦涛讲话中关于“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提法是一个突破点,值得各级党委认真领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放开农民手脚与正确引导和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互统一的……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重视“三农”是中央高层的一贯战略思想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胡锦涛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胡锦涛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新农村建设似乎对农村城镇化不大“感冒”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们从胡锦涛总书记的上述讲话中可以看到,中央高层关于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志非常坚决。胡锦涛的讲话可谓深得民心!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后,国内各界在欢庆之余,不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产生一丝担忧。试想,如果以超越农村发展现实的城镇化为切入点,则新农村建设难免走上歧途。农村城镇化所需资金肯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再说,现在乡里有镇,总不能让全乡的农民都搬入镇里去居住,为了耕作方便,他们又必须和自已的土地在一块,既然不能都搬到现有的镇子里住,就意味着应以村为单位建造城镇了,这类城镇的规模可想而知,无非是将目前散落的农舍拉到一块来,最多不过如当年大寨那样摆摆样子,这拆旧建新的资金谁出,如果要农民自己出,农民将不堪负重。如果都象华西村、南街村那样,还有可能会劳民伤财。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应该是到处贷款乱盖房子的政绩工程!胡锦涛总书记2月14日讲话中通篇没有提到农村城镇化的事。这表明,中央号召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可能会有些改变。

 

发挥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堪称重要突破点

如果说当年的民心所向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现在的民心是反腐败。当然,这里所说的腐败并非全是贪污受贿。在广大农民眼里,那只是社会腐败的一个方面,而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腐败还应该是在“管理”农民时能把所有的法律法规条文各种文件都用上,而“服务”农民时却不重视对法律法规条文和各种文件的运用。以河南省为例,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干部认为没有活干了,全员搞有利可求的计划生育,全员搞有利可求的殡葬改革,那些能“服务”农民的业务反而没有人去关心。可以想象的是,这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许是农民最反感的。如果没有这些“管理”,将极大地激发农民的创造精神。对中国农民而言,只要给足了他们需要的政策,农民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来提高收入。

任何“民心工程”的基础都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清楚到位准确地把握和感知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脚踏实地地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这才会有科学发展而言。长期以来,“三农”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发展的契机。中央审时度势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应该会大有作为。胡锦涛的讲话,可以说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起,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歌。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尽管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非常英明的,但地方的“肠梗阻”也是个怕的。可以这样讲,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令行禁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就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就会加快!胡锦涛在讲话中谈到了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其中,第六点意味深长,即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这句话尤其值得各级党委要认真领会。特别是什么叫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突破点。放开农民的手脚与正确的引导和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互统一的。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