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璇讲话尽显中国对日外交的政治智慧
2005-04-19 09:40:23
“风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中国民间的示威游行出现收敛迹象的情况下,日本却频频表现出挑衅势头。继日本政府决定授权民间公司在东海所谓“中间线”以东进行试资源开采后,4月15日,日本国会修宪研究报告终于出炉,鼓吹要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准许对外动武。面对日方的非同寻常之举,中国方面迅速给予了有力“回应”。4月16日,中国主流媒体披露了主管外交工作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近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共同社社长山内丰彦一行时的讲话全文,可谓“拨开云雾见青天”……
日本国会修宪法第9条准许对外动武
据香港《明报》消息,经过 5年商议,日本国会修宪研究报告终于出炉,众议院宪法调查会 4月15日将最终报告呈交众院议长河野洋平,报告明言对战后和平宪法核心所在的第9条作出修改的必要性。报告表示,宪法调查会中的大多数专家都赞成,应修宪容许日本可对外动武。当局正准备就修宪进行全民公决。据悉,参议院宪法委员会将于4月20日就报告表决,正式标志国会有关的修宪讨论完结,国会下一步将提出议案,就修宪进行全民投票。修宪必须获国会两院三分二或以上议员投票支持始能通过。
修宪研究报告为日本国会战后首次修宪铺陈出清晰蓝图。报告称,调查会大多数成员认同国家应维持和平宪法第9条的第一段,但对于第二段则认为“应就‘自卫权’和自卫队的问题,作出一些宪法改动”。
和平宪法第9条共有以下两段?一是日本国民真诚地谋求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二是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海陆空军和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但报告表示,调查会多数成员希望改写宪法第9条,容许“最低度的动用武力,去行使自卫权”。另外,针对目前宪法被诠释为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即盟友若卷入战争,日本可参战的权利),报告表示调查会三分二成员都觉得应无条件或有条件限制地确认日本有此权利。
就在日本国会修宪研究报告出笼的第二台,4月16日,中国主流媒体披露了主管外交工作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近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共同社社长山内丰彦一行时的讲话全文。唐家璇表示,愿借此机会,就中日关系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想法和看法,并希望共同社以适当的方式将他所讲的内容客观、如实地向日本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转达。山内表示,将把唐家璇国务委员所谈的情况客观地向日本及世界读者报道。
关于中国民众针对日本抗议示威活动事。
唐家璇表示,中国民众示威事件再次显示了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应该引起双方足够重视,特别是应该从根源上找出深层次原因,并加以妥善解决。现在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活动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是中国政府进行以“反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对今后的中日关系也是极为不利的。唐家璇表示,坦率地说,这次中国部分群众的游行活动,具体起因是抗议日本政府审议通过篡改、美化侵略史实的右翼历史教科书,反对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公众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不能正确反省侵略历史、不能正确理解受害国民众感情的国家,竟然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中国国民的心态,也是日本其它邻国国民的普遍想法。
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唐家璇表示,他愿坦率、负责地告诉日方,中国政府奉行对日友好政策,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几年中日关系遇到了困难,但中国政府对日政策没有因此而改变。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中日关系的现实与前景之间存在不小差异,形势复杂、严峻,而且仍在发展。中日关系始终面临的两大问题,即关系到中日政治基础的历史和台湾问题仍严重干扰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国民感情出现下滑势头。这都给两国深化合作带来了阻力和制约,并有使中日关系走向恶化的可能。中日关系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性挑战,正处在十字路口。唐家璇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中日关系既面临历史性挑战,也面临改善的机遇。中国政府有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决心和诚意,但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需要日本政府拿出善意和诚意,需要双方互动。
唐家璇谈话充分反映中国关于发展中日关系基本原则
分析员认为,纵观唐家璇委员的通篇谈话,可谓“有力,有力,有节”,严正而明确地宣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和中国政府的态度,其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日本朝野的当权派还是要一意孤行,将此视为中国政府示弱或内敛,那将使本已恶化的中日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当然,如果日本共同社社长果真如其所言,把唐家璇国务委员所谈的情况“客观地”向日本读者报道,多少还是有利于广大日本民众了解事实真相的。我们认为,唐家璇的谈话至少达到了以下重要目的:
第一,在关键问题上向日本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方面的态度。这也是防止日本误断中国意图而采取冒昧举动的必要与必需。就拿日本入常来说吧,它以为自己强行挤入就行了,不必在意中国是否反对。但这次中国在日本入常问题上清楚地表态了:“唐家璇表示,中方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立场是主张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如果因此引起联合国争论甚至分裂,会损害联合国形象,影响联合国作用。唐家璇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这就决定联合国改革应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类或少数国家关注的问题。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关切,应成为改革重点。唐家璇表示,中方理解日本希望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但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理国,不单纯是一个选票问题,而是政治信任和人心向背的问题。日本应该在如何赢得邻国民众的信任和认同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这就很明白了:日本想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作用可以理解,但只有认真反醒过去的对外侵略历史并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是正道,如果想强行突破“入常”中国一定会否决的,所以日本要好好地想想了。
第二,体现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良好结合。毕竟,唐家璇是前外交部长,又是国务委员,表达的东西更让别人重视一些。中国民间的抗议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本来就没有人煽动,政府反而在做劝导说服工作,这就证明了这完是中国民众自发的,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意图。而中日之间的主要问题又都是不得不解决的东西。现在的情况就是,中日问题的几个死结中国都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了。此前,日美安保条约涉及台湾问题、日本政府要员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事情都陷入了一种不能令人乐观的局面。也正是因此,在中国各个城市都掀起了一股反对日本的浪潮。人心至此,何以有过?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政府必须正视日本的无限度挑衅和中国民间积聚的强大反日怒潮。如果日本以强硬对强硬,而双方都没有妥协的意思的话,那么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是不堪设想了。日本“入常”在其没有对于历史问题认错的情况下本来就是不可理解的。中国人民只不过表达一下自己的担心而已。
第三,为今后中日关系的恢复和改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中日关系近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日本方面一手挑起的。对日本方面制造的一个个事端,中国官方应当说是相当克制的。但日本政府的某些高官竟然散布“中国人很可怕”的恶语,其表现十分不负责任。其实,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真正可怕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日本在亚洲多次发动战争,在很多国家欠下了累累血债;从现实看,日本近年来右翼势力不断上升,对外政策日趋强硬,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抬头,与邻国的纷争接连不断,尤其在领土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威胁姿态,如果日本不改变这种强权政治的做法,其结果才是最可怕的。唐家璇的讲话清晰地显示,目前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在日本一方,只要小泉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不要在钓鱼岛和东海能源开采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也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抱着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那么中日两国的问题终归会得到一个双方比较圆满的结果。唐家璇的讲话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