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宇案”,政府的丑闻,投资者的“喜闻”
2006-09-27 09:53:48
就在各界对于上海的社保基金案及中纪委百十号人的工作组进驻上海猜疑纷纷时,中央于25日宣布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那么陈良宇在这个关节上“落马”对于上海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政府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
“陈良宇落马”因何而丑,又“喜”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中央对于陈良宇处理的依据:“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虽然贵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国最大城市的市委书记,陈良宇之所以“晚洁不保”,主要是因为他中了领导干部的“五毒”。即,滥用职权;向利益集团投降,出卖政府利益;没有管理好贴身工作人员;没有管理好亲属;个人生活作风腐化。这“五毒”既各自独立更互相牵连,任何一项都足以把一个高级领导干部拉下马。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目前中纪委掌握的只是一些大概,相信会有更多的东西在未来浮出水面。
虽然近些年各级官员腐败落马大案不断,级别也有越来越高的趋向。但是作为在职的上海这样级别城市的最高领导,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样的共产党高级领导,陈良宇案的爆发及处理还是会让中国社会,乃至国际观察家震惊的。而能够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十年前发生在北京的“陈希同案”了。所以说陈良宇案对于中国政府、上海市政府来讲绝对是一个大丑闻。按照通行的标准,像陈良宇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如果犯一些政治路线上的错误,那还可以理解为“政治层面的斗争与错误”,至少属于“级别比较高的错误”,而犯下上面列举的那样错误导致丢官,不仅对于陈良宇本人这么多年的成长奋斗是一大侮辱,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和监督,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职责,权力,义务的监督体制的一大讽刺。这个丑闻更像利刺,不但刺痛执政党和政府的神经,更刺痛着广大群众的心。
但是对于想要投资中国,尤其是投资上海的国内外商界人士来讲,我们认为陈良宇案反而是一个“喜闻”。中国有句成语叫“闻过则喜”,过错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尤其是我们主动发现的重大过失。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投资环境,而投资环境除了商业环境外,在中国更重要的还是要看政府环境。正像中央文件当中所讲的那样,能够通过上海社保资金挪用案发现和处理陈良宇案,这本身就彰显了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于官员腐败惩治的决心,而且是不论官职多高,背景多深,该办的坚决要办。这首先是中国政府主动揭短,树立对于国民和投资者的公信力最有力的一个动作。这也间接地在弥补上海市政府在市民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公信丧失。如果下面传成一片,而上面却不管不问,无动于衷那么政府的公信在丧失,企业营商的成本在加大,竞争的不公平性更是在加大,反而是投资者不欢迎的。当然了,也有投资者会担心,“好不容易喂肥了一只,被拿掉了,接下来是不是要接着喂其它的?”这只是在个别地区,个别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相信中央会全力制止,而且至少在上海不会重演。
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许多文明,在治理国家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遵循着“加强中央集权”的思路行进的,当然此“中央集权”非彼“中央集权”我们是在新的社会制度和形态下的新解释,加入了发扬人民民主和地方的积极性等诸多因素。
与公司治理一样,国家治理也可以概括为“定战略、搭班子和带队伍”。针对目前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中央早就提出过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崛起”及“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外交内政战略。那么面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和近两年各级政府换届选举的规律,中央这几年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就是在搭班子和带队伍。从观察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领导的任免我们发现,中央正在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能够按照新的标准统一执行中央决策的领导人队伍。不论是最近正常更迭的广州市委书记,还是刚刚非临时任命的上海新市委领导都脱不开这种轨迹。
中国有句俗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企业也好,一届政府也罢,领导人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左右着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历史往往也是巧合,上海市主要领导的撤换可以被看作是中央此轮人事布局告以段落。目前总体感觉是大局已定,其它的工作也只是修修补补而已。而班子和队伍拉扯起来了,中央在未来十年会全力向着既定战略目标快速挺进。这样的一幅架势,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留下了许多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