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主导东北亚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

2005-11-18 10:10:25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卢武铉宣布,韩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以肯定的是,在经贸纽带的强烈作用下,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韩,将促使中韩双方从战略高度评价和推动韩中关系。而在世界格局中,东北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区域。一方面,韩国是美日韩同盟重要成员;另一方面,韩国和中国的关系比较特别。这就决定了,中韩关系是世界格局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卢武铉宣布,韩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胡锦涛说,韩国的这一决定将有力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卢武铉说,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胡锦涛说,双方对两国双边贸易额今年能提前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表示满意,双方将采取措施使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中韩关系发展注新动力

 

胡锦涛此次访韩,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对韩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快速全面深入发展,已建立起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朝着共同繁荣方向发展的两国关系不仅使两国和两国人民多方面受益,也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互信与共识不断增多。两国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理解与信任不断加深,两国关系基本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两国高层接触频繁,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持经常性沟通,政治共识与互信不断增强。今年5月,胡锦涛主席与卢武铉总统在莫斯科会晤,双方进行了良好的交谈。前不久,韩国总理李海瓒访华,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与中国领导人就有关问题取得重要共识。

 

在经济方面,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地。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900亿美元,预计今年底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2003年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两国贸易额2008年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将提前3年实现。

 

友好交往持续扩大,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相互理解与日俱增。去年中韩互访人员突破340万人次,中国已成为韩国国民第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国。文化交流蓬勃发展,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约5万名,中国在韩留学生近万名。“韩流”和“汉风”在中国和韩国相映成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2004年底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首尔落成挂牌后,已逐步成为韩国朋友了解、体验中国文化的窗口和课堂。

 

韩国舆论认为,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韩是促进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双方将从战略高度评价和推动韩中关系,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在新的形势下把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阶段。

 

以中韩经贸合作为中心的东北亚时代正在来临

 

中韩两国于1992年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一百年的断交关系,当时的李鹏总理用了这样一个词——“水到渠成”来赞赏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中韩建交经历13年后的今天,经济合作可以达到一个融合的程度,建交当时,两国的贸易规模仅有50亿美元,2004年达到900亿美元,增长了17倍。1000亿美元的贸易额近在咫尺。中韩两国在建交初始的互补关系,如今已逐渐变成水平的竞争关系。这些趋势以中国的入世为契机进一步加速,韩国的大企业、骨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比韩国中小企业更加活跃,他们通过本地化的经营也正在扩散。三星、LG等等这些公司把中国的一些公司作为第二个总公司,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营销等等所有领域的活动。事实上,中韩两国的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例如,2002到2004年,中国进口韩国手机3300万部,占中国手机进口的62%;2004年,中国又进口韩国汽车35000辆,塑料370万吨,钢材490万吨,分别占中国同类商品进口数量的20%、20%和17%。2004年韩国釜山港有400多万个标箱中转业务来自中国,接近其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

 

分析员注意到,今年6月17日,由人民日报社和韩国2080CEO论坛共同主办的“2005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韩中日经济论坛共同议长李钟?o在那次论坛上指出,日本、韩国、中国的物流量正在逐步的增加,而上海的物流量更是已经超过了日本的神户港,这更印证了中心的进一步东移和东北亚时代的到来。李钟?o当时大胆预测,到21世纪后半叶,物流量的变化会继续沿着丝绸之路向中国内陆和欧洲延伸,而中国和韩国正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这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虽然中韩经济合作有了深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中韩之间的贸易不均衡,由此引发的一些贸易摩擦也成为关注话题,韩国是中国进口的主要限制对象之一。据业界人士分析,中韩经济合作的主要课题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应该维持中韩的产业关系。中韩两国都采用一些依赖于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并有重复的产业结构,这是竞争日益扩大的结果,中国在技术、中低价等方面超越了韩国,大部分主力产业十年内会达到韩国的水平。

 

李钟?o当时还表示:韩中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成了竞争的关系,竞争之后就是对立了。从历史上来讲,对立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韩中两国如果不加强合作的话,这13年的交流成果将会遭受损失。他认为,双方应该建立合作的框架:首先是应该取消关税壁垒;第二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国家统一对一些第三国家进行关税政策;第三是从生产方面也应该进行合作,形成共同的市场;第四,和欧共体一样,两、三个国家共同制定经济政策,通过联合实行共同体,自由贸易协定通过这样的共同体关税同盟开始。

 

那么,中韩之间眼下都存在哪些合作机会呢?同样是在那次“2005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平透露,推动韩国企业积极参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引导韩资将由制造业逐步向金融、通讯、保险、建设、物流、运输等服务业领域扩大。

 

中韩关系注定是世界格局中非常重要的关系

 

世界格局中,东北亚是一个重要的区域。而东北亚中的韩国,是个比较独特的国家。一方面,韩国是美日韩同盟的重要成员;另一方面,由于韩国和朝鲜、日本的历史渊源,使得它和中国的关系比较特别。这就决定了,中韩关系是世界格局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

 

保持中韩关系的友好,对双方都有好处。对于韩国来说,中国是重要经贸市场,中国可以用来作为朝韩关系的调停者,中国可以拿来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国可以作为韩日潜在困境的同盟。对于中国来说,韩国是推动东北亚和平的重要因素,韩国是打破美日韩同盟最薄弱环节。

 

韩国与日本虽然同样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韩国的民族性也很强,但是其领导层却非常理性,这与日本领导层完全不同,这就提供了保持中韩友好关系的基础。目前,由于日本对东北亚各国连续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并且小泉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引起中韩的不满,美日的同盟进一步加强了,日本也成功地修改了和平宪法,由此在东北亚地区造成了新的安全问题。中国的对策是由总书记亲自出面强化了中朝关系,目的是恢复原有的安全平衡。而同时,我们也看到,美日的策略使韩国在美日韩同盟的地位却更加边缘化了。很显然,这是中国加强中韩关系的良机,应积极地把握。下一步措施应当是:促进朝鲜向韩国有条件表示友好,以朝鲜半岛的战略安全换取韩国彻底放弃驻韩美军。这样既可以消除中朝关系加强后给韩国的不安,又可以在朝鲜半岛驱逐美国的影响。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