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点评多边贸易的火候把握很是到位
2005-12-15 09:33:30
在加入WTO之初,中国举国上下对多边贸易充满了憧憬。但四年时间下来,中国与外界的贸易摩擦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仅次于美国!固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12月13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正式在香港开幕。此前一天,曾为中国入世作出巨大贡献的龙永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对多边贸易感到失望……
12月13日下午,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正式在香港开幕。全球一百四十九个世贸成员的政府官员以及工商政经界要人,还有来自非政府组织团体的代表合共近万人,将会在为期六天的会议期间云集香江,为香港这个“盛事之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重彩。这次为期六天的会议,标志着多哈发展议程多边贸易谈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说,香港部长理事会是多哈回合谈判全面启动近四年来、谈判处于关键时刻所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明年年底顺利完成多哈回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永图:中国人对多边贸易失望
从1992年就开始参加中国复关(GATT)谈判、担任长达6年多的首席谈判代表职务,使龙永图总是会和WTO联系在一起。可是,在中国加入WTO4周年之际,谈及对他有着格外意义的WTO,龙永图不禁感叹:中国人离WTO越来越远了!在12月12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06:预测与战略”会议上,龙永图直言不讳地说:“我看中国人离WTO是越来越远了……几年前,人们还知道多哈谈判,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香港WTO部长级会议了。”
回顾长达15年的谈判过程,龙永图感慨地说,人们过去对中国加入WTO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世界上没有人像中国人这样,对WTO有如此大的热情。但是,现在他们不再关心WTO在谈什么内容了。”究其原因,龙永图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多边贸易的“一种失望”。因为加入WTO的初衷之一是要通过多边,而非双边谈判来解决贸易摩擦,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多边谈判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用。所以,龙永图说:“中国的贸易重点现在还在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上。” 但他也认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服务开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WTO对中国的压力将会重新到来,“届时,中国与WTO的距离将会重新拉近。”
“中国不能总靠贸易谈判解决贸易摩擦。区域、双边谈判不是中国贸易选择的主流,而只是向多边谈判前进过程中的一步。”龙永图说。
在加入WTO之初,中国举国上下对多边贸易充满了憧憬。但四年时间下来,中国与外界的贸易摩擦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仅次于美国!固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分析员由此认为,龙永图“选择”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香港会议开幕前夕表达中国人对多边贸易的“失望”,火候之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
分析员认为,龙永图此时代表国人抛出对国际多边贸易发展的“失望”,除了国际层面的考虑外,多少也含有“中和”国内舆论的考虑。龙永图最近受到抨击,甚至有人将其与历史上的晚清洋务运动创造人李鸿章相提并论,并且是在传统的否定意义上。其实,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这种抨击都是不能成立的。
龙永图的主要功绩是参加世贸谈判。近来,国内对龙永图先生的怀疑则缘于经济开放所带来的利益冲撞。当一些失去保护的行业直接与外资对垒,物流、纺织等行业中的本土企业开始抗议开放过度。这一争论随着开放的深入蔓延到金融、保险等行业。今年8月,龙永图提出汽车产业“不要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争论变得尖锐,“卖国”之说由此而起。
虽然龙永图一再强调自己的意思遭人曲解,争论毫无价值,并在多个论坛上重温当初保护汽车行业谈判的艰辛,说“我们的谈判班子在汽车的产业问题上问心无愧”。他甚至举出中国开放市场所换取的技术数据,来证明质疑者所言过枉。但这一切都没能挡住质疑的声浪,这股质疑来势凶猛,上到何光远等政府人士,下到普通民众,一股酝酿已久的情绪找到了宣泄口。
应该说,龙永图并非孤军奋战,他不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阔的发言空间,更获得了一批人的同情与认可。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开放才能“亦无风雨亦无晴”地坚持至今。这也说明,龙永图的谈判,代表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外部列强打进来之后的被动应对。
龙永图坚持认为,从对开放的态度上,最大的保护就是开放。温室里培养不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政府也制造不出来,它们只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按照国际规则在市场搏击中历练而成。要扭转由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中国只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到主导这一次的经济全球化。
早在2001年11月举行的第四次部长理事会上,当时WTO的142个成员一致同意从2002年1月开始正式全面启动WTO成立以来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然而,多哈回合启动以来,谈判一波三折,陷入了严重的迟延状态。特别是在“TRIPS与公共健康”、“农产品”、“非农产品市场准入”以及“争端解决谅解的澄清与改进”等四个关键议题方面,谈判进展非常缓慢。
进入2005年以来,WTO利用各种场合共召开了七次小规模的非正式部长会议,以拉进各成员间在关键议题上的立场。今年5月4日,在巴黎非正式部长会议上,WTO主要成员的贸易部长就农产品关税换算这一关键的技术性问题达成了初步一致,从而解决了阻碍多哈回合进程的棘手问题。然而,谈判的总体进展不尽如人意,截至今年7月底仍没有任何一个谈判小组拿出“初步一致”的协议文本。
9月份新总干事拉米上任后,不断呼吁各成员加快谈判节奏,并再三敦促有关各方必须作出“妥协和牺牲”。随着香港峰会召开时间的迫近,WTO主要成员纷纷表示推动多哈回合取得进展的意愿。这为香港部长理事会的举行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10月10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小规模部长会议上,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表示,在欧盟和日本削减80%农业补贴的条件下,美国将削减60%的农业补贴。欧盟委员会贸易代表曼德尔森随即表示,欧盟可以考虑削减70%的农业补贴和高达60%的农产品关税。虽然美欧的立场仍有分歧,但这些积极主动的姿态无疑为农产品这一关键性议题的突破创造了一定条件。
同时,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越发得到了WTO成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12月6日,WTO通过了把实施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以永久修正形式纳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通过反映了发展中成员要求防止知识产权过度保护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障碍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向一周后的香港峰会发出积极信号,成为多哈发展回合的一项实质性成果。
承载着一年前《框架协议》所带来的希冀和曙光,从12月13日开始,香港部长理事会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今后的五天里,WTO的149个成员将展开100小时不停的马拉松谈判。毫无疑问,农产品、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这三大议题将继续成为谈判的焦点。与此同时,能否在给予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上达成“早期收获”,也将影响香港峰会成功举行。正如香港部长理事会主席、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先生所指出的,“未来的100小时,将是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的100个小时”。我们期待未来五天的会议能为明年“多哈回合”的谈判确定路线图,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