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走势进入“升多少?怎么升?”的局面
2005-12-31 11:27:13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8日继续上扬,收于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新高,之前人民币汇率突破了一个关键的心理价位——8.0730。当日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小幅上扬,收盘报8.0725元人民币兑1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个基点。市场人士认为,8.0730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价位,28日之前的一个高点是12月19日的收盘价8.0730,12月19日前后四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盘中最高点都曾触及8.0730,但始终没有突破该价位。此后人民币呈现震荡走势,连续几天在8.0740-8.0775间徘徊。大部分交易商之前都没有预料到美元在新年之前会跌破人民币8.0730元。一位驻上海的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预计,突破了8.0730的关口之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加快。
分析认为,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单边小幅升值的走势。市场普遍预期2006年人民币汇率还将有较大升值。然而,有专家则说,实体因素是一方面,也确实决定着人民币中长期存在升值压力,但这种升值压力是否像现在那样或者市场所猜测的那样表现?这很难判断,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中也存在着货币性因素,如果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对汇率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调整等,人民币汇率甚至还有贬值的风险。在当前局面下,人民币汇率贸然大幅升值后果很难把握,小幅升值、保持相对的稳定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余永定:人民币可因任何篮子货币变化而调整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27日表示,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一篮子货币中任何货币汇率的变化而调整,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可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在一定区间之内进行调整。余永定表示,汇率浮动方向和幅度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确定。余永定同时称,近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将在有管理的幅度内缓慢升值。余永定还表示,中国7月21日宣布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引入外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不会有很大影响。
这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首次提出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一篮子货币中任何货币汇率变化而调整,显示人民币汇率在管理上的可控性和灵活度非常之大。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权重主要集中于美元、欧元、日圆和韩圆。同时,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澳元、加元和泰铢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确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员认为,余永定的讲话一方面显示了人民币仍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讲,人民币正得在小幅升值的通道之中。
央行调升美元存款利率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人行日前宣布美元一年定存利率调高0.5%至3%;港元定存利率调高0.25%,至2.625%,利率调升可望抑制投资人购买人民币。中国再度调升美元与港元定存利率,其图很明显——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香港美银资深货币策略师认为,“此举让美元更具投资吸引力。中国央行一旦调升美元定存利率,民众就会继续持有美元定存。将缓和汇率上升压力,不过这种效果极微。” 全美第二大银行美银预估,人民币明年6月底前将升值至7.89元人民币兑1美元。
资料显示,人行今年5度调升美元与港元存款利率,美联准会(Fed)今年则8度调升联邦基金利率至4.25%,下次集会是明年元月底。
升值不是问题
一般来说,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形成的(汇率机制问题),一是人民币汇率走势怎么样?升值还是贬值?(汇率水平问题)。年7月21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从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篮子货币,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新的汇率机制有望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于是,市场就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后一个问题上。央行当初利用汇改之机将人民币汇率升值2%后,人民币汇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截至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2.38%。对于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升值”成了共同的预期。特别是,在央行首次实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定价为7.85,这对人民币远期定价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据此也更加确信,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可避免。
总体而言,升值的基本理由有两条:其一,实体经济发展和增长情况是基本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一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力日盛,本国货币必然出现持续升值情况,当年的马克、日元都是经历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升值周期,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生产水平提高迅速。据专家估计,1995?2003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和欧盟国家相比累计相对增长了1.2~1.5倍。我国GDP平均增长率在8%以上,最近的全国普查又重估了2004年的GDP总量,为159878亿,增加了2.3万亿,排名提高一位,升至第六。其二,贸易顺差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一定压力。2005年我国出口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截至到2005年11月,本年累计出口6865.4亿美元,累计进口5957.3亿美元,累计顺差908.1亿美元。近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一次中纺圆桌论坛上说到,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增加,全年将在千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字较去年番了三倍多。同时姚景源还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巨额贸易顺差。一方面会招致更剧烈的贸易摩擦加剧,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升多少怎么升是个问题
然而,尽管市场对升值存在较多共识,但对升多少、如何升却存在明显分歧。据报道,有专家从调整进出口顺差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升值13%的结论。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2007年之前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多不超过10%。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更加谨慎,他预计人民币到明年底只会升值2%。如何升值也是个问题。此前,国际上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0%甚至30%。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渐进性升值更加合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此前就强调,人民币汇率应当有所提升,但要缓升而不能急升。渐进性升值思路也略有不同。有的希望央行先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加大市场波动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升值;有的则认为先逐步小幅升值,待市场各方都适应、条件较好时再扩大浮动区间,这可能是市场上的主流观点。其中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和陈道富为代表。两位专家在其《2005年汇率制度报告》中分析说,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经济金融变数较多,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浮动汇率制度尚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大幅提升人民币汇率不利于经济的稳定,需要在小幅升值过程中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只有在基本吸纳和消化前期的政策、产生了新的市场供求后,才能适度的扩大浮动区间。
更有专家提出,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阶段性贬值亦有可能。在该专家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银行等金融体系的改革目前都还在“攻坚”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另外,2005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较高也有货币性因素。世界富裕资金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制造舆论压力,炒作人民币升值也是一种投机方式。汇率波动更多的反映了金融性交易,而不是贸易性交易,而金融市场本来就是变化无常的。因此,当基本面和市场面都有新情况、新变化时,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亦未可知。
总结专家们的观点,2006年人民币汇率在现在基础上继续升值似乎并不是问题,升多少、怎么升却是个问题,这取决于改革实施效果、外汇新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