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进入战略对峙期

2006-11-10 09:45:32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正在中国进行5天访问。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中国鞋反倾销案、第三国知识产权保护调查,近一段时间中欧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因此同过去专为纺织品来华“救火”以及其他几次常规访问相比,曼德尔森此次来华的气氛并不融洽。而且从曼德尔森与薄熙来互不相让的言语中也能看出,在欧盟新的对华战略作用下,中欧贸易关系进入一个战略对峙期……

 

出访前的气氛已不融洽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正在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同过去专为纺织品来华“救火”以及其他几次常规访问相比,曼德尔森此次来华的气氛并不融洽。

两个月前,欧盟同美国、加拿大一起,正式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专家组,审理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

一个月前,在已被提升到政治高度的中国鞋反倾销案上,欧方最终裁定中国皮鞋倾销成立,16.5%的反倾销税对中国制鞋企业不啻为一记重创。

在欧盟上月公布的有关“第三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调查中,中国被欧商界列为造假活动猖獗的国家之首。同时,欧盟在全面贸易改革“新政”中,把“在公平贸易的战略下,重建对华贸易战略”列为其第一项行动。

上月底,欧盟发布的对华贸易战略文件措辞较过去明显强硬,要求中国更加开放市场、承担更多义务。

而曼德尔森出行前就曾表示,会在与中国谈判中采取强硬路线。尽管“欧盟‘必须接受’严酷的竞争,但中国‘必须确保’公平竞争。”

笔者认为,观察曼德尔森出发前的话和欧盟新近举措,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强硬之举已经表明欧盟对华政策在很多方面和美国趋于一致。

放话要求中国开放市场

和其它到中国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外国官员一样,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7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引经据典,从哲学家罗素的一本书切入,盛赞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责任、领导等溢美之词不时飘入听众耳中。不过这些都是为了做一个铺垫。

曼德尔森在演讲中说,“我们研究儒家思想,我们进口中国的茶,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后能喝上来自法国的葡萄酒,开上来自德国的车。今年早些时候我去深圳,我发现每4艘满载着货物驶往欧洲的货轮,其中3艘都会空舱而归,这种现象令我吃惊。说实话,我认为问题并不在于欧洲企业身上。”

显然曼德尔森此次演讲的核心思想非常明确:希望中国开放市场。

曼德尔森承认,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走在前列,但他认为再过若干年后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大家对中国的期待会更高。因此,中国需要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曼德尔森表示,中国崛起对于欧洲许多产业都产生了现实而严重的压力,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许多欧洲公司都在被迫作出痛苦的调整,这都产生了现实的政治压力。欧盟希望中国公平竞争,欧盟无意挑战中国在劳动力和商品成本方面的优势,但是欧盟必将应对不正当竞争。

曼德尔森强调,入世5年来,中国在某些领域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欧盟将继续促使中国改变这一状况。为此,欧盟将在遵守WTO规则的前提下维护自身的权益。如何维护欧盟自身的利益?曼德尔森没有进一步回答,但前不久出台的欧盟对华新政策文件明确表示,欧盟将坚持对话解决问题,但对话不能解决问题时将请求世贸组织仲裁、实施反倾销措施。

笔者认为,从曼德尔森“火药味很浓”的演讲来看,欧盟对华贸易战略文件已经在左右这位贸易代表的头脑。如果说过去欧盟并没有把中国当作一个极具威胁的对手的话,那么现在的欧盟已经把中国看作一个真正的对手。因此就出现了“公平竞争”的概念。这种要求开发市场和投资领域的口气明显有些霸道。

中欧双方相互对峙

在清华做完演讲之后,曼德尔森与薄熙来共同出席了第21届中国—欧盟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会议。会议后,曼德尔森向薄熙来赠送了最新的欧盟—中国贸易和投资政策文件,这个“礼物”像是在提醒中国,不要对欧盟的对华贸易战略置若罔闻。

很有意思的是,薄熙来后来表示,中方赞赏这份文件。通过这次的谈判,他也对欧盟总结了三点“表扬”和两点“批评”。

这样“礼尚往来”之后,双方就较上劲了。

薄熙来阐述三点“表扬”时说。“欧方所制定的文件,给予中国积极的评价,认为中国是机遇而非威胁,同时在经贸关系中,欧盟是务实的,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在谈到批评时,薄熙来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中方表示遗憾;对于汽车零部件的问题,中方对欧盟诉诸WTO感到遗憾,中国是希望通过磋商来解决。用薄熙来的话讲:“这两件事情,对于中国和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和谐的。”

对于这番评论,曼德尔森颇有些赌气意味地表示,他不再对已经上诉到WTO的汽车零部件问题进行表态,也不对中国鞋问题再作探讨。“如果中国原谅欧盟的反倾销措施,那么欧盟也会原谅中国之前所做的反倾销措施。”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