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减排减出80亿美元商机

2006-11-16 10:27:47    

15家英国碳基金公司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求购二氧化碳废气减排量的气候经济代表团,手握数十亿美元,先后考察了北京、成都、重庆等地,他们的到来为我国所有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打开了一个年市场价值最高可达80亿美元的全新市场……

 

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兴起

 

一个年市场价值最高可达80亿美元的全新市场正在中国形成。对于中国的工业企业来说,如果你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就有可能从国外的买家那里获得一笔为数不菲的资金。

 

这个新兴的市场,缘起于清洁发展机制(CDM)——《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一种创新性的国际合作机制,核心是鼓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进行温室气体减排。该机制有一个弹性方案:允许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提供资金或技术,从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由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量来履行减排义务,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每年上百亿美元的“碳交易市场”。

 

由于我国在《京都协议书》中属于发展中国家,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具体减排义务。因此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通过审批的CDM项目达135个,可实现6亿吨碳减排,并从中获得贸易金额35亿美元。从目前发展中国家开展CDM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国的CDM项目数量排在印度、巴西、墨西哥之后,名列第四,但近期发展特别快,几乎每个月都以几十个项目的数量在增长。

 

CDM项目并非天上掉馅饼

 

公司在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或减排温室气体时可以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难道真的这么简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CDM的第一个风险是审批程序带来的不确定性。CDM项目必须要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经过多个机构审批,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需要3-6个月时间,复杂的审批程序给最后的结果带来不确定性。一旦结果泡汤,由前期投入的设计、包装等费用所产生的损失至少在10万美金以上。

 

CDM的第二个风险是恶性价格竞争。现在CDM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定价主导权在减排额的购买企业。随着大家对CDM的逐步认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市场中成为供给方,那么,减排额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预期的收益将会大幅度缩水。

 

第三个风险是未来政策的变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不必履行《京都协议书》的减排规定,但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CDM净买方。以此推断,有朝一日中国必然会制定相关的政策禁止减排量的出售。对于企业来说,建成的CDM项目将成为牺牲品,最终"得不偿失"

 

CDM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一个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球气候环境“三赢”的机制。通过CDM项目,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项目,用比较低廉的成本抵消部分减排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项目合作双方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分析员认为,在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节能压力面前,企业面临的风险则显得小很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CDM给企业注入了的绿色技术和节能方案,短期看,意味着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这都是非常有利的。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