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资建房颠覆传统地产开发

2006-11-20 09:59:30    

 

曾首开浙江个人集资建房“先河”的温州个人集资建房联盟,首次通过市场方式,以1.04亿元拿下30亩地,在个人集资建房运动中再次“抢跑”。在房价高涨的形势下,温州联盟建房的成功拿地和极其低廉的价格成本对各地个人集资建房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个人集资建房的成功雏形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发起人、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透露,他们已于当天正式在温州拿到个人集资建房的地块,该项目土地价占开发成本的70%左右,开发成本价预计是周边商品房市场价的一半左右——这一成本几乎令所有在场人士瞠目结舌。当天下午,温州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0458亿元的土地出让价,取得温州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三产安置地块。而此前建房联盟会员已委托温州市场营销协会与该公司就上述地块的房地产开发签订了“代建协议”。

而在集资方面,建房联盟采取了“个人集资+信托公司贷款”的综合模式,参与集资建房的个人在签署意向书之后,将在银行以个人名义设立账户,首付5万元定金,由该银行直接监管,首付资金将作为购买土地的保证金。去年6月初,温州市商业银行金鹰支行与该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将为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提供相当于总建房资金50%的信贷支持。在开发公司、银行信贷的支持下,他们此次能拿到该地块的开发权后,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就可以随时启动建设。

全国各地集资建房的主要瓶颈是无法拿到价格低廉的土地,温州联盟建房的成功拿地和极其低廉的价格成本对各地个人集资建房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这个成功拿地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一个可以复制的个人集资建房的模式,即通过引入了第三方来代建,房地产公司与集资合伙人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集资合伙人和其选出的代表人进行执行,根据合同约定与专门生产加工集资建房的房地产公司联动,按照集资合伙人认定的地块区域、周边条件、代为完成集资建房。

 

以“自给自足”对抗高房价

个人集资建房,已不同于原本由国家或单位组织城镇职工、居民的集资建房。而是由一群人联合起来注册合法的企业或社团,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获得土地,然后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和房地产建设公司,建自己的房子。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今天,自给自足的合作建房乍一看似乎在逆潮而上,但是它却是房价高位运行的必然产物。对于一般购房者来说,商品房放价太高,我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我条件不够,买不了;家属院、单位集资房更是对内不对外,还买不成。既然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既然市场中有地块、有资金、有材料、有工队等资源,我为什么非得眼盯着开发商盖的房子呢,当“享受”不起的时候,“自力更生”就占了上风。

以上文的项目为例,该住宅地块占地面积为30亩,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楼面地价约为4100/平方米,加上土建、税费等各种成本,预计63006500/平方米。如果再减去一、二层商铺,车库出售收益,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5300/平方米,而目前周边一些楼盘市场价11000/平方米。个人集资建房的价格优势显而易见。

 

个人集资建房是市场补充但不是主流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拿地热情“收敛”,为个人集资建房拿地提供了契机。个人集资建房“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涟漪不断。目前,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等十几个城市开始出现这样的组织计划操作类似的事情,个人建房热空前高涨,虽然其组建模式和参与人群结构不尽相同,但却形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另类潮流。它的未来如何——这部悬念大片目前还仅是开端部分,不过它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剧本构思,一步步在现实中上演,而目前事态的进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建设部的肯定、相关部门审批的一路绿灯,全国越来越多的效仿者,越来越多的具有实力的加盟者,户型、价格、定位、物业方面的诸多优势,相关地产服务机构的鼎力支持等因素,都在推波助澜。

分析师认为,个人集资建房的模式符合市场化的规律,它只是的一种有效的市场补充,这个过程中个人如何保持意见统一、相互信任、公平分配必须经受得住考验。由人们主动发起的这场地产革命,它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它告诉我们,房地产的开发形式可能实现多元化,完全可能在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的垄断开发之外另辟蹊径。在目前的背景下,“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的成功实践的确会使人们享受到住房和省钱的双重实惠。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