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改制把保险巨头变幻成资本高手
2006-11-22 10:21:54
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改制正在“急行军”,但银行之外的若干投资者却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在这些投资者中,中国的保险巨头显得很低调,也许是国有色彩太浓,也许是花别人的钱消费底气不足。不过,从“抓机会”这个本领来讲,国内的保险巨头可是一把好手。而其中,中国人寿更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高手”……
中国人寿=资本高手?
上周,花旗集团和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等组成的投资者团队与广发行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以242.67亿元人民币购得约85.6%的股份。
与媒体热炒的花旗集团与法国兴业银行相比,中国人寿显然不是媒体的宠儿,然而进一步想,没有中国人寿的参与这笔交易很可能久拖不决。根据协议,中国人寿持有重组后的广发行20%的股份,从而将与花旗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共投入56.7亿元资金,成为在银行领域的又一大手笔。
更重要的是,至此,中国人寿在银行股权领域已累计投资逾200亿元(不包括中国人寿集团)。用业内人士的评价,国有银行改制“提供”的机会,中国人寿都抓住了。
通过资本运作渗透各种银行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讲,保险公司渗入银行领域,有参股新银行、收购全国性银行、参股小型全国性银行、收购重点城市的城商行以及参与国有银行重组改制等五种路径可以选择。
对于参与国有商行的改革,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曾公开表示,对于银保双方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在中国人寿看来,把握国有银行重组改制的时机,通过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的方式,实现与国有银行的强强联合,不失为一着好棋。上述中国人寿人士认为,将银保重组改制纳入一盘棋考虑,有利于实现金融一体化。同时相对而言,操作难度也不大。
目前,随着三大国有银行完成上市,股份制商行纷纷上市,作为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已拉开并购重组和图谋上市的大幕,宁波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等行,都在谋划上市事宜。
不过,按照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规定,保险机构拟投的银行,须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呆坏账拨备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方面达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百十家城商行中,除了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几家外,总资产规模和各指标同时达标者屈指可数。
收购重点城市的城商行也是投资路径之一,其意义在于,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和改制,待时机成熟后可以申请全国性的牌照。
总的来说,通过参股规模较小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在重要城市收购几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方式,中国人寿不仅可以获得全国性的资格牌照和全国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在重点城市取得区域的优势。保险公司则可依托这些全国性商业银行,来整合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源,以此作为混业经营的基础平台。
借助银行网络筹备混业经营
梳理一下中国人寿目前在银行领域的投资状况,可以约略看出其投资脉络。
自从去年以2.5亿美元特批认购建行IPO以来,中国人寿目前在已上市的三大国有银行中均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多项数据汇总来看,中国人寿与其母公司是中行A股第二大股东、工行A股第三大股东,以及工行H股最大的“基石”投资者。
目前正在股改的农行,被业内认为是保险业参与到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最后的机会”,自然不会被中国人寿忽略。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其“很感兴趣”。
目前,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全国性商业银行,正忙于谋求上市或定向增发。对这些商行,中国人寿也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此前,在民生银行商讨定向增发的现场,曾有中国人寿的身影出现。目前中国人寿以1.4亿股位居该行流通股首位。此外,有媒体称,中国人寿对正在酝酿上市的中信银行也颇有兴趣。
笔者认为,中国人寿本身就是一个上市公司,而且在今后金融混业经营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其本身的股东利润至上原则和业务拓展需求,必须借助银行广泛的网点和通道,把自己做大作强。
以广发行为例,目前该行拥有500多个全国网点,并在信用卡、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中国人寿可坐享现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