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介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平衡三地利益

2007-01-12 09:44:16    

连接广东、香港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自20038月三地政府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以来,至今已酝酿多年;但由于工程庞大,而且牵涉到各方利益,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迄今仍没有确切的动工时间表。近日,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成立不到两周便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则表明中央开始介入港珠澳大桥建设…

 

中央介入平衡三地利益争端  

 

从去年年底开始,香港争取到的中央支持就日益增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之外,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进入中央指导议程。

去年1227日,香港特首曾荫权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会面后透露,国务院已决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而时隔不到两周,专责小组便于昨天()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会议,以实际行动加快推动大桥的建设进展。

会议由专责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主持,列席会议的专责小组成员有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香港特区政府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和澳门特区政府土地工务运输局副局长陈汉杰等。

会议听取了由粤港澳三地政府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了需专责小组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的具体步骤。会上还讨论了三地三检的口岸设置,及大桥融资等问题,但至会议结束,小组仍没有达成任何结论及共识。

在笔者看来,这次中央正式介入大桥前期工作,将有利于平衡粤港澳三方持续多时的利益争拗,加快各方在剩余四个前期研究项目中找到利益“平衡点”。

 

环保将成为三地最大障碍

 

据透露,按会议确定的今后工作步骤,“三地三检”模式下的口岸设置及选址方案,将成为近期专责小组和三地政府相关部门论证与磋商的重中之重。在确定口岸设置方案后,将研究口岸地址是否填海、大桥桥位、桥墩和海底隧道设计等更具体的问题,因为这些均影响到中华白海豚保护等环保研究项目。在此基础上,将最终确定大桥的总体方案。

不过在笔者看来,各地要过环保关难度很大。

大桥由一地三检变成三地三检会平衡各方利益,但这也意味着香港要在大屿山散石湾对开海面填海,以兴建边检大楼,届时环保问题会成为落实兴建大桥的一大阻力。因为香港及澳门都没有用地兴建边检大楼,填海在所难免;以香港为例,若在散石湾填海,该处接近广东省水域,而且是海豚保护区,填海会引起环保争议。除了香港,广东省近年也将整个珠三角河口划为海豚保护区,要通过环境评估的难度大增。

由于粤港澳三地对于大桥的具体设计及建设,都有不同的利益考虑,因此,虽然港珠澳大桥反复讨论多年、正式决定兴建也已经超过三年,但都因为具体建设以及出资方案等未取得共识,迟迟未得以落实。据了解,港珠澳大桥中的25个研究项目中,有21个已经完成,但在环保、口岸、融资和交通四个项目上存有分歧。

不过,对于中央的介入社会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比较积极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央此举将打破粤港澳三地就大桥建桥方式、融资方式等问题争持不下的僵局。因为,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粤港澳的事情,也是全国的事情,大桥可带动粤西、至大西南等地的经济发展,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之前就有可能开工。

而另一种观点则是比较消极的。这种观点认为,即将完成的大桥环境评估报告,意见是正面的,融资也相信可顺利完成,但最大问题是各方对建大桥的意见不统一,尤其是广东和香港“找不到利益平衡点”。而大桥的可行性报告最快要今年下半年才能完成,因此要在明年开工,难度很大。

 

香港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和特首选举即将展开的年份中,香港方面想从中央得到的支持会不断增加。例如,香港特首曾荫权定于下周一(),公布“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的行动纲领,据了解,由于曾荫权上月赴京述职时,早与中央“打好招呼”,中央方面将会有所动作,让报告更有“看头”。其中,谈了多年的港珠澳大桥,自然是重点。而就在行动纲领出台之前,就出现了召开的,由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会议。香港方面的媒体高调指出,“中央政府对港珠澳大桥项目高度重视”。这足见香港在获得中央支持之后的心情溢于言表。

 

 

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张芸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