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员认为“中国鞋”应诉前景不容乐观
2006-02-28 09:17:44
尽管有关部门上月警告指,中国可能就“欧盟对中国鞋加征反倾销税”一事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但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坚持对中国鞋类加征反倾销税。23日,曼德尔森督促欧洲零售商,如果其计划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引发零售商成本上升,切勿将此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由此看,在中国鞋应诉问题上,中方腾落的空间极其有限……
中国与欧盟的“谈判大戏”再次开演
曼德尔森决定自4月初起对亚洲出口的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他在为此进行辩护时表示,过去5年的证据表明,欧洲零售商并未将亚洲进口鞋价格下降20%的好处转移给消费者。鞋子问题已令那些依赖亚洲廉价进口鞋的欧洲零售商与欧洲传统制鞋商之间形成对立,并显露出欧盟25个成员国之间的分歧。预计其中大部分国家将支持欧盟从下月开始征收反倾销税。对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一事,可能令欧盟与中国之间再度上演争执不休的一幕。去年,围绕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欧盟和中国也曾闹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曼德尔森23日表示,他已与中国和越南官员进行了对话,并对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表示出一定的乐观。然而,中国方面上个月警告称,中国可能就此事向世界贸易组织(WTO) 提出申诉。曼德尔森坚称,他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有“充分证据显示”两国制鞋行业均存在“严重的国家干预”。据此,他决定将中越鞋产品的关税税率逐渐提升至19.4%。曼德尔森称:“(亚洲国家的)反竞争行为助长了其天然的比较优势。”
为缓和上述惩罚性措施造成的影响,曼德尔森提议对童鞋及高档运动鞋免征反倾销税。这一决定引起了欧洲制鞋商的担忧,他们担心亚洲对手可能借此为其出口商品重新贴牌。此外,曼德尔森拒绝证实有关欧盟将对从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口的塑料袋征收反倾销关税的预测。他表示,该调查“正在进行中”。
至于零售商们的反对,曼德尔森指,对于渴望获得亚洲廉价商品的零售商、以及声称85万个本地就业机会受到威胁的欧洲制鞋商,他已经最大限度地兼顾了二者的利益。
土耳其突施“杀手锏”中国鞋再遭重创
正当欧盟对我国出口皮鞋反倾销,欲以高关税阻挡中国鞋入关之时,土耳其又对中国鞋发起“突然袭击”——近日土耳其向世贸组织通报,要对中国企业提请保障调查。据介绍,保障措施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贸易救济手段,更直白地说是一道比较“厉害”的国际贸易壁垒。如果企业未能在此项调查中“脱身”,带来的后果是限制进口、提高关税、关税配额、配额限制进口等惩罚措施。由于欧盟正与中国鞋“过不去”,不少中国企业希望“借道”土耳其这个非欧盟成员国曲线出口欧盟。如果中国企业此次不能在土耳其的突然袭击中突围,将造成中国鞋出口的全面受挫。
据悉,2006年1月5日,土耳其向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对鞋类(土耳其税则号6402、6403、6404)进行保障措施调查。这三个税则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进口鞋类产品。尽管这项保障调查是全球性的,但是中国鞋占土耳其进口鞋子的71%,因此这几乎是针对中国的一项调查。
中国鞋遭遇“反倾销”的政治考量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玩具、缝纫机等产品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由于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雷同,直接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我国的快速发展不仅抢占了发展中国家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退出市场,而且使其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受到冲击,甚至北边缘化。
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有限的世界市场容量,我国出口的过快增长引发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纠纷越来越多。尽管欧盟的零售商坚决反对,但出于不同角度的政治因素考量。可以预期,在继去年纺织品争端之后,服装、鞋、钟表……,都将无一能幸免。
事实上,欧洲鞋业大国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对中国鞋采取坚定、勇敢、迅速的行动。意大利贸易团体ANCI认为,这一行业有60万个工作岗位,2005年已经有7500人失去工作。从这个角度看,零售商主要从“利润”的角度衡量,政客们则更在乎本国类似产业的生存前景。
意大利早就要求欧盟动用“政治手段”
据中国海关的资料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鞋出口141.9亿美元,其中成品鞋1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出口平均单价为2.61美元。欧盟是中国鞋第二大出口市场。这一期间,中国对欧盟出口成品鞋24亿美元,同比增长46.6%,出口平均单价为3.19美元。
根据欧盟提供的资料,中国鞋在欧盟最大出口地是德国,然后依次是英国、意大利、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在2005年上半年,德国的进口额是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75%。意大利是3.36亿美元,同比增长58.13%。在这6个国家之中,中国鞋占进口总量比例最高的是西班牙,今年上半年达64.74%。荷兰的比例也超过50%。意大利、德国、英国的比例在40%-50%左右。
欧盟的传统制鞋大国,比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鞋企正遭遇中国鞋的冲击。尤其以意大利为甚。这次说服欧盟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急先锋,正是意大利。由于中国鞋的冲击,加上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以及欧元的持续坚挺,继2003年产量下降10%以后,在2004年,意大利鞋产量继续下降7.4%,产值也下降了3.6%。随之而来的,它的出口量也下降了6.1%。在意大利鞋的历史上,在传统的出口目的地,比如最大的出口地德国和英国,出口额分别下降了9.9%和14.6%。
而与此同时,其鞋产品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却在2004年创了历史纪录。顺其自然地,所有这些“不景气因素”,最终都怪罪到中国和越南,尤其是中国身上。意大利鞋企向欧盟委员会抱怨说,由于中国鞋企的倾销策略,中国鞋在意大利的市场占有率,最近一年增加了700%,同时导致了8000名制鞋工人丢了饭碗。意大利鞋企联合会主席称,对于中国鞋的处理方式,欧盟需要采取对纺织品一样的政治手段。类似这种抱怨和诉求,立即得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鞋企联合会的支持。
欧盟加征关税或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业内人士对欧盟这项举动大多表示担忧,因为这是近10年来欧盟对中国最大一宗反倾销案,将会涉及到中国400万人的就业和生计。广东番禺一家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紧张的指出,由于鞋业的规模不大,因此,出口所带来的利润甚至不足10%,如果真的增加20%的反倾销税,企业很有可能在未来难以继续维持下去。此外,很有可能使得中国鞋从欧盟市场上退出。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本来不具备竞争力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制鞋成本提高后,很有可能会更有优势,从而会削减中国的鞋业在欧盟的市场份额。甚至有分析指,有相当一部分中小鞋商在20%的反倾销税下,就会停产、转产乃至破产。除此之外,反倾销往往有一个周期,如果中国的应诉失败后,国际的投资者就会寻找新的地点,就会把鞋厂搬到其他国家,这种状况就会使国内的就业受到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有分析指,欧盟20%的反倾销税,很有可能使得其它的进口国也会对中国采取不友好的态度。欧盟增加的20%反倾销税很有可能使中国鞋企转战其他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商,这些国家也会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来抑制中国鞋的出口。这种现象将会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
分析认为中国鞋应诉前景“不容乐观”
2005年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针对纺织品、鞋子的三年配额期满,中国出口商品增加,欧盟随即扯起“反倾销”和“非市场经济地位”两面大旗。根据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我国对欧的鞋类出口大幅增长。相比2004年21.8亿美元的出口额,2005年1~10月的出口金额就达26亿美元。
去年11月4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公开表示,在收到欧盟有关厂家对中国鞋类产品的倾销指控后,委员会派专家进行了调查,有关分析报告会“通过正当途径”提交。
2006年1月12日,欧盟委员会做出了拒绝给予中国13家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认为中国“低于成本”的皮鞋损害了欧盟制鞋商的利益。委员会同时决定,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增加税收,以维护欧盟制鞋商的利益。为此,中国派出由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领衔的8人最高级别贸易谈判代表赴欧斡旋,但欧盟仍做出了拒绝给予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
通常,拿不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被裁定倾销并课以高税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欧盟的决定给中国鞋业的应诉之路蒙上了阴影,也为中欧能否就鞋类贸易争端“握手言和”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外,有分析指出,中国鞋企今日的被动局面,是源于当初入世谈判的疏忽。由于制鞋业是冷门行业,在入世协议中,没有专门就鞋企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谈判。因此,欧盟随时可以挑刺。由于市场经济地位不获承认,欧盟很容易组织证据,控中国鞋企的成本以及价格“低于合理的水平”,于是在欧盟的销售很容易构成“倾销”。
由此看来,欧盟对付中国鞋的战略早就蓄目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