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息风声原是一场虚惊
2007-02-26 09:44:45
近期关于加息与否的争论和预测不少,但央行却一直按兵不动,如何解读央行目前的政策取向,央行行长助理易纲14日在中国政府网的网络访谈中透露出多方面的信息……
是否加息仍有待观察
针对近期市场对通胀可能加剧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14日表示,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央行历来提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现在是间接融资为主,通过银行的贷款太多,占的比例太高,希望有更多的融资工具,比如说股票、债券等其他直接融资工具,使得中国整个金融市场更加健全和更加具有竞争力。”易纲表示,目前利率水平和整个经济金融指标是基本相适应的,是不是要有所变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认为,易纲的上述表态可能意味着2月份CPI数据出来之后央行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加息。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易纲表示,尽管货币供应量、贷款总体偏快,但是和整个经济增长、经济运行的状况结合起来看,还是比较匹配的。“我们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收紧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银根,使得我们货币信贷增速更加慢一点” 他同时重申,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利好让股市一路狂飙
易纲的讲话彻底打消了人们关于近期可能加息的疑虑,笼罩在证券市场上的阴云由此消散。沪深股市象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改连续多日的震荡调整行情,两市股指在的交易中双双发飙,上证综合指数站在了2900点之上,再度逼近3000点的心理大关,深证成分指数站在了8000点之上。最为突出的还是盘中个股全面开花,两市相加只有100多家个股下跌,而有1000多家个股上涨。特别是以石化、通信为代表的一线蓝筹又再次走强,包括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只调整近两个月的个股也发力上涨,种种迹象说明整个市场不仅在节日前夕稳中有升,同时还显得比较兴奋。指数运行情况:上证综合指数开盘2836.82点,最高2915.06点,最低2823.38点,报收2905.09点,上涨73.22点,涨幅2.59%,成交额755.9亿元;深证成分指数开盘8022.02点,最高8317.18点,最低8104.31点,报收8315.91点,上涨211.64点,涨幅2.61%,成交额391.9亿元。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投资者良好的节日预期和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市有关,而增量资金入市和良好预期又都与加息顾虑被彻底打消有关。显然,让沪深股市双双发飙的主要原因就是易纲的讲话。
事实上,自今年初以来,关于是否会加息的争论莫衷一是,连央行内部对此的口径也是让人难以捉摸。央行9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将“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但12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对此,央行13日发表的声明中“澄清”说,吴晓灵的署名文章是她在出席社科院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演讲的一个节选。“不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和调控”,并未否定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而是说用利率吸收市场流动性受到极大制约,但在影响市场需求上会发挥作用”。在周二的访谈节目中,易纲更是直言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至此,近日出现的加息暗示显然已经变了味道,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场虚惊。当然,除了易纲的讲话之外,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CPI数据也增强了投资者看好后市的信心。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央行为何按兵不动
近期关于加息与否的争论和预测不少,但央行却一直按兵不动,如何解读央行目前的政策取向,易纲的讲话了透露出多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尽管外界有种种猜测认为,由于央行采取的是数量型调控,且货币政策有多个目标的情况下,CPI的分量在加息决策中地位下降,但易纲坚定地表示,尽管央行关注的各种数据指标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CPI”,“一旦有通胀的苗头我们会及时采取措施”。 从易纲的讲话中,同样也显示出央行对当前的CPI走势是心中有数的。易纲反复强调近几个月的CPI反弹主要由粮价推动,同时他又指出“我们并不会担心粮价持续走高,粮价(目前)对CPI的影响是短期现象”。从央行对CPI的容忍度来看,3%将是一个上限,从全年而言也将是一个敏感的触发点,易纲认为CPI在3%以内“都只是非常温和的”。目前有消息说1月份的CPI是2.2%,这样从环比来看已经较去年12月的2.8%有较大幅度滑落。从季节因素来看,去年12月份占CPI权重33%的食品价格月环比已经大幅上涨4.0%,因此今年2月份春节因素的影响力度应该会小得多。易纲说,央行倾向于连续观察1月和2月的CPI,从以上分析来看,由于近期CPI受粮价推动的影响逐渐减缓,央行又对未来CPI走势抱有信心,这就是为何在前期CPI反弹、存款实际有效利率为负、股市泡沫论等多个舆论压力下,央行依然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稳定币值的角度来看,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等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的现象,当前并不能成为导致央行加息的因素。易纲也强调,“货币政策是关注资产价格的,但只关注到这个程度”,也就是说只有经济变量威胁到人民币币值稳定,加息等货币政策才会坚决出手。从目前来看,易纲认为“现在利率水平和整个经济金融指标是基本相适应的”,在这种背景下,加上要保持人民币近期稳步小幅升值,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央行在近期对利率保持不轻易触及的态度。
第三,央行的宏观调控,信贷增长过快是主要调控目标。市场有消息称,1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大概是5000亿元左右,这个水平也显示出信贷增长还在央行的控制之下,因为从去年1月的情况来看,当月新增5658亿元,同比是多增2849亿元。从易纲的表态来看,央行还是能容忍信贷规模一定速度的扩张,易纲表示,去年新增贷款达到3万亿,超过2.5万亿的预定目标,但这个规模“与其他实际经济指标相比,是相匹配的,与整个经济增长、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结合看,是匹配的”。
最后,从央行担心的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来看,央行认为在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下用利率吸收市场流动性受到极大制约,也就是说,在央行目前最为关注的流动性问题上,上调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更有效,加息目前无法帮助央行解决这个难题,因此这个武器暂时“马放南山”。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央行的手指虽然随时放在启动加息的“按钮”上,并保持警惕,但是在2月的数据出台之前,或者说2月的CPI等数据没有显著恶化的话,央行的手指不会轻易“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