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查处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箭在弦上

2007-03-23 09:38:50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都要严肃查处。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阐述掷地有声。我们相信,总理的话不是对国土资源部门一家说的,而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尤其是说给违法违规用地者听的…………

我国土地违法势头有所反弹

国土资源部20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通报显示,去年,全国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立案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无论从案件数量,还是涉及的土地面积,都较2005年有大幅上升;其中,当年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当年发生立案的案件及其涉及的土地面积上升幅度更大。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指出,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有关部门加大了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但也反映出,在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一度被遏制的土地违法势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弹,地方政府主导、“以租代征”仍是当前主要的土地违法形式。

谈到土地违法行为禁而不止,甚至出现反弹的原因,张新宝认为,一是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冲动并未从根本上受到抑制;二是土地管理和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未到位,体制和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未批先用”问题,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下更加突出;三是依法、合理用地,集约节约用地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还缺少具体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撑,部门之间的协调亟待加强,干部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责任制和问责制的实施尚需加大力度。

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皆因地方政府主导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表示,违法用地屡禁不止,仍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结果,尤其是市、县政府为招商引资、出政绩,背后支持、默许土地违法的现象大量存在。据透露,今年执法局将特别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痼疾”再下“猛药”,特别是加强对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和高尔夫球场建设用地的查处。

据统计,2006年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都大幅上升,案件查处力度明显加大。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3%、76.7%和67.6%。其中,属于去年当年发生的违法行为近96000件,涉及土地面积6.1万公顷(其中耕地2.5万公顷),与2005年相比,这些数字都有明显上升,尤其是涉及的土地面积上升了近9成。

据了解,去年查处的案件中属于当年新发生的违法行为达到95000多件,涉及面积6万多公顷。而且,无论从案件数量,还是涉及的面积,都较2005年有大幅度上升。全年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万多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

据各省上报的分析报告反映,“以租代征”现象在各地仍普遍存在。有村组集体自己出租,有企业到村组租赁,也有政府从农民那里租地后再出租给企业。此外,村组集体非法出租土地、变相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也是“违法用地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去年共查处村组集体土地违法案件7316件,涉及土地面积9100多公顷,同比分别上升51.1%、119.8%。

监察部参与土地违法检查

张新宝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查违法案件。近期,国土资源部将积极配合监察部,继续开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专项行动。在查办过程中,不仅要查清责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还要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整改,有效预防新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出现。另外,还要认真落实好土地保护领导责任制。另从监察部了解到,2007年全国各级监察机关将继续深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等方面的案件。

同时,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动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行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公示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土地出让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土地,继续暂停新设立和扩建各类开发区,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加强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的有关制度。

监察部日前下发关于2007年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安排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土地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意见强调,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土地管理。

此外,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刘海荣表示,当他们到下面去执法检查时,先发展的地区认为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后发展的地区说,地都让发达地区占了,现在轮到我们发展了,就限制,我们还发展不发展?”刘海荣说,“正是在这种政绩观的引导下,什么伎俩都可能用上。”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违规利用土地的认识与对贪污、腐化的认识不一样。“因公违法”的外衣,导致在执法方面“内松外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甲说,为了应付中央土地调控措施,一些地方部门大玩“猫鼠”游戏和“太极推手”。比如广东惠州土地案中,省国土资源厅表示,此案责任不在省局,应由惠州市国土部门负责;惠州市国土局承认“有错”,表示将予以处理。可一个月后,该局的回答是“最近工作繁忙”,主要领导人“很难聚在一起”,所以难以定论,需再作“研究”。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地方土地违法行为却屡禁不止。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郭永运分析说,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商、地方政府、部门某些官员暗中通气,结成了利益同盟。这个同盟不是单纯直接给多少钱,一定程度上项目搞起来,取得政绩也是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孔令宏认为,在土地流转等领域,有关规定已经相当完善了,一些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自我违法。说到底,还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问题,其中包括利益驱动下的个人及部门权力寻租问题。

郭永运表示,查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当务之急必须把问责制提上议事日程。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实行问责制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政府工作人员行为,将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郭永运说,问责制要真问责,要真查。从保持政令畅通,从严肃党纪、政纪的角度,一定要严查,尤其是对那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执行和不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人,要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