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皮门事件”沉重打击中国自主创新研发体制

2006-05-16 00:20:48    

 

刚刚度过自己110年校庆的上海交通大学12日“尴尬”地向外界正式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我们都说中国不能只做世界的“加工厂”,中国人不能只替外国人做“民工”,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高科技的“汉芯”竟是也是造假主角陈进雇佣民工化了两天时间打磨出来的。有人戏称他为“21世纪最具创新精神的民工”、“打磨汉芯的超级民工”,对于中国的高科技自主研发体制而言,这块小小的打磨砂皮实在是太“沉重”了……

 

汉芯造假事件全过程回放

2006年1月17日  一神秘举报人在清华BBS公开指责“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

2006年1月24日  举报人现身。

2006年1月28日  调查组1月28日成立,2月10日左右抵达上海,到2月16日,调查组内部就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举报人称,调查组的调查流程“并不复杂”。

2006年2月16日   “神秘人”称:国家最高级别的调查组已与举报人取得联系。

2006年2月18日  上海交大"汉芯一号"造假案之调查:造假基本属实。

 

上海交大“自暴家丑”实乃迫不得已

根据上海交大的口径,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上海交大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已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前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汉芯”造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造假确有其事。上海交大的两个“撤销”一个“解除”似乎还很严厉,陈进也是罪有应得。国家科技部的“终止”、“追缴”、“取消”,教育部的“撤销”、“取消”、“追缴”,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终止”、“追缴”,看起来动作不小,仔细品来更象是无奈之举。试想陈进被上海交大“撤销”、“解除”,什么都不是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有关部委你不“终止”,它也自然“终止”了;你不“撤销”、“取消”——它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得“撤销”、“取消”;你要“追缴”,钱早已用了,灶口里还退得出来柴?

上海交大打算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科研人员深入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好像陈进是因为没学“八荣八耻”,荣辱观不正确,才去行骗似的。

 

“造假事件”暴露科研成果鉴定体制漏洞

2000年伊始,中国就在高呼:芯片设计是芯片业的龙头产业,应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实现设计产业化。6年过去了,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幼年的中国芯片设计业,然而,汉芯现象的出现,是否会给各级部门带来一次警醒?重新审视国内的项目审核制度?弥补科研成果鉴定的漏洞。

    痛定思痛,“汉芯”造假难道仅是陈进一人之过?

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陈进雇佣民工化了两天时间将芯片表面磨成光滑。然后,陈进通过安靠(AMKOR)公司将其加上“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2003年2月26日,媒体发布消息,上海诞生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DSP芯片“汉芯一号”。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今天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国内权威专家”是谁?他们又是怎样“验证”的?

国家有关部委怎么这么好骗?据举报人士称,“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造假的陈进被揪出来了,还有这些造假者的帮凶,还这被陈进“搞定”的各个部门,难道不值得深挖细查么?

包括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王阳元、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严晓浪、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和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在内的四位业内专家,同时也是当年为“汉芯一号”完成鉴定过程的专家组成员也和陈进一样选择了沉默。

这个时代,专家太多了,专家也太不专了,本行业明显的造假都看不出来,关心的反倒是专家评审费、红包之类的东西。看来,是利益因素蒙住了专家的慧眼,对专家的迷信则蒙住了国人的双眼。更严重的是,“汉芯”造假中的诸多疑点,如3年前已获超百万片订单,但在3年之后却始终没有量产,没人看出来。

所以,此事不但不可以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值得像韩国“黄禹锡事件”那样,以雷霆手段及时公开处理,以全盘检讨来深化反思。

 

中央自主创新战略和国民心态遭受沉重打击

据调查,汉芯从一号到四号,都存在造假、夸大和欺骗行为。不过,这些欺骗全都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奖励、各种各样的荣誉、大笔的经费和其他好处,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个骗子俨然成了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的民族英雄。而政府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常常是奖励了坏孩子。一个原本不难识破的骗局,愣是没人试图去识破,家长还高兴得不行,以为自个儿的棒棒糖,真的换来了好分数。

国家经费——纳税人的钱,被陈进以科技计划课题、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名誉骗取了。这对那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争取到一点科研经费,而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有时还得不到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金钱上的损失还是小事,更重要地是给上海交大的信誉、中国科技界的声誉、国家的形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据外电报导,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等领导人对事件高度重视,批示要作为典 型案件严厉查处。据悉,中纪委牵头组成调查组,包括收取“ 鉴定费”而参 与鉴定的专家学者也受到调查。上海交大造假晶片事件对中央倡导科技自主创新确实带来“非常负面的作用”。

此外,自网上举报引发公众讨论开始,“汉芯一号”造假案就一直被类比为“中国的黄禹锡事”。在国内某知名IT门户论坛的相关调查中,倾向于认同“汉芯造假”的网民已经超过了70%,坚持认为“这是造谣”的网民不足10%。与“黄禹锡事件”相比,“汉芯一号”造假案其实还透露出些微微妙的不同。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民族英雄”,黄禹锡在韩国不仅受到政府的礼遇,还同样受到民间的崇拜。造假质疑传出,韩国民众不愿相信而反应激烈。而“汉芯一号”造假举报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之后,参与讨论的中国网民,毫无例外一边倒地表示绝对相信举报者。也许可以说,对于学术腐败和科技造假的痛恨,已经超越了中国民众对于民族自豪感的坚持。

国家刚刚公布科技创新战略,汉芯也同时被查出造假的事实,这是何等的悲哀。对于学术腐败和科技造假的痛恨,已经超越了中国民众对于民族自豪感的坚持。它比此前任何一次的学术腐败都更具规模性与典型性,蕴涵着极大的腐蚀力与破坏性。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