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引发资产泡沫破灭危局
2006-05-24 09:23:5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社会矛盾十分突出。这些矛盾似乎让中国经济难以摆脱两个宿命:第一个宿命是,人民币必然走向升值;第二个宿命是,人民币走向升值以后资产必然要走向泡沫。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要想摆脱这两个宿命,只有实现由现在的国际经济次序的游戏参与者向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的转变……
中国经济十大矛盾引来十大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当前,中国经济主要存在十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就是高增长、低通胀。
第二,低价格、高投资。价格低不利于投资,投资在高速增长,但大家怎么就不顾回报地去投资呢?
第三,低消费者价格,但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在膨胀。资产价格井喷的力量刚刚表现出来。钱多了要寻找出路啊,这方面的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的价格肯定上不去。
第四,产能过剩与高投资。国家发改委谈得最多的就是产能过剩,但中国的投资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
第五,高贷款、存贷比下降。贷款与存款的比例是在下降的。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抱怨银行贷款增长过快了,可是银行的存贷比还在下降。
第六,成本在上升、国际压力在上升,但出口仍然继续高增。为什么中国的出口仍这么强?
第七,高出口、低进口。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比去年大,去年是1021亿美元,今年可能会超过1300亿美元。
第八,如果把消费社会零售总额作为消费的一个代表,它的增长快于城市可支配收入。这本来应该是减少储蓄的,可现在储蓄的增长还要快。这说明收入增长肯定是低估的。
第九,政府认为房价上升太高,但居民支付能力却在上升:抵押贷款占房屋销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现在大约才40%。
第十,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但是中国政府在短期内难有作为。
人民币升值必将导致资产泡沫破灭
当前的十大经济矛盾便引出了对中国经济的现状的思考:第一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低估的,全国经济普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证明了。中国是处在第二阶段的工业化,高增长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阶段,不能够说经济增长速度快了,就一定是过热,得不出这个结论。第二点,中国经济究竟有没有问题呢?显然是有问题的。现在明显的是钱太多。银行存贷比大幅地下降,表明银行有大量的钱可以出去。总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人民币升值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了,那么,人民币能不能避免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客观来讲,中国无论如何不能跟日本当年的情况相比。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的人均GDP大概在3000美元到3500美元之间,到了日本1974年的水平。日元1974年到1985年之间已经有所升值,但基本上还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到了1985年的时候,由于西方社会的压力,日元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升值过程。1985年的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日本的GDP当时按照360日元兑一美元计算,当时日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3000美元。如果中国现在的情况特别类似于1985年的日本的情况,那中国就很惨了:第一,中国的工业化没有完成,还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第二,中国人均GDP按城市来算,也不到3000美元到3500美元,而且还是今天的美元,不是70年代的美元。所以,中国如果进入到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过程当中,意味着中国有可能葬送继续工业化的进程,因为中国现在用汇率作为杠杆来调整经济是做不到的。
所以,中国经济好象摆脱不了两个宿命:第一个宿命是,人民币必然走向升值;第二个宿命是,人民币走向升值以后资产必然要走向泡沫。第三点,政府想去解决什么问题呢?是解决现在钱太多的问题,还是人民币不能升值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现在采取的办法主要是三点,第一点,提高利率,但提高有没有用呢?提高利率之后,现在银行肯定很高兴,利差扩大,肯定会促使他们去贷款。企业方面,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就是特别好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就是特别差的企业。特别好的企业和特别差的企业肯定不在乎27个基点、50个基点,还是100个基点。大量的要依赖银行贷款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恰恰又是现在就业吸收能力下降的,而今年肯定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就业高峰期,矛盾很大。第二条,叫做窗口指导;第三条,禁止地方政府向贷款提供担保,其他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这三条基本办法是什么?都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把板子打在需求上。需求是不是能够降下来?这可能很难。
确立中国标准才能缓解甚至摆脱资产泡沫破灭的影响
目前,至少有两点说明中国经济无法摆脱人民币升值资产泡沫破灭的宿命。
首先,经济周期决定资产泡沫迟早会破灭。其次,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而不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说明相对于西方国家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来说我们只是个游戏参与者,这使得我们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点无疑也大大加大了资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灭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泡沫总有一天要破灭,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让这一天尽可能慢点来,来的时候对经济的伤害尽可能小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当今的国际经济次序中,利用自身不断增强的势力实现由游戏的参与者向游戏规则的指定者的转变。事实上,中国标准的推行,中国石油战略的实施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