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示弱反衬伊核问题前景更加迷离
2006-06-06 09:35:45
伊核问题在僵持多时后,终于出现了些许进展。1日晚,俄罗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长级会晤当地时间1日午夜在维也纳结束,与会代表就一项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达成共识。而就在六国外长于维也纳召开伊核问题会议之前夜,突然有西方外交官透露,美国愿意有条件参加国际社会和伊朗的直接面谈。但是伊朗对于美国的示弱似乎不“买帐”,伊朗官方通讯社称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是“一种宣传花招”……
各方首次就伊核问题达成共识
由于伊朗核问题谈判僵局无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寻求安理会在伊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压,希望通过安理会的制裁来迫使伊朗与西方合作。但是六方会谈中的中、俄两国一直坚持通过谈判来解决争议,并强烈反对安理会对伊朗进行制裁。而且由于中、俄两国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美国不得不在六方会谈中努力寻求这两国的支持。
此项被外界称为“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案旨在为伊核问题谈判工作打破僵局,这也是中、美、英、法、德、俄六国首次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共识。
据称这个“有吸引力”的一揽子方案将在西方国家与伊朗的新一轮谈判中被提上议程。与此同时,长期敌视伊朗的美国也表示愿意有条件地同伊朗开展谈判工作,5月31日中午,美国国务院召集了一场紧急新闻发布会,国务卿赖斯亲自到场发表声明,宣布只要伊朗中止铀浓缩及核燃料回收活动,美国准备与欧盟一道同伊朗面对面地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随后,布什总统也作出了同样表示。
不过,据一位参与六方会谈的美国官员透露,虽然各方达成的共识并未清楚地指明对伊制裁,但是如果伊朗继续无视国际社会的努力,一意孤行的话,伊朗将受到安理会的严厉制裁。同时,由于担心伊朗会断然拒绝此方案,所以在对伊制裁事宜上,各方均采取了“模糊”政策。”这一点在会后的各国外长声明中可以看出,声明敦促伊朗放弃核计划,并称如果伊朗继续进行铀浓缩,安理会有可能会有“新举措”。
美为何愿放下身段与伊对话
自1980年因为“德黑兰人质事件”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以来,美国与伊朗已经有26年没有真正地面谈过。从2002年9月美国卫星发现伊朗纳坦兹与阿克拉有可疑建筑物和要求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至今已经有4年历史,美国也一直不肯与伊朗正面接触。26年的彼此隔离使得美国多数政要习惯性地主张使用“孤立”的办法迫使伊朗就范,但是现实主义政治家更倾向与伊朗面对面“谈判”解决问题——“孤立派”与“接触派”的争论直到赖斯宣布愿意有条件与伊朗“面谈”才有个初步结论。
柯林-鲍威尔任国务卿期间,美国国务院的一些高级官员就极力主张,美国有必要试探一下伊朗与美国打交道的意愿。“9·11”之后,要求与伊朗接触的呼声进一步高涨。但是,这种呼声遭到了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政要的强硬抵制。
直到最近几个月,切尼等鹰派政要逐渐认识到,即便美国与伊朗的对抗确实不可避免,也不妨试探一下与伊朗面谈的可能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个月前,布什告诉国务卿赖斯,他需要“第三种选择”,也就是看看能否找到“一条超越要么伊朗成为核国家、要么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解决道路”。根据布什的要求,5月初,赖斯花费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草拟了一份建议,列出了今年夏天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时间表,包括同意与伊朗面谈、放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支持欧盟为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布什政府愿意与伊朗面谈的表态更像是试探伊朗底牌的气球。美国现在为何提出愿有条件地与伊朗就伊核问题进行直接谈判呢?舆论分析认为,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是迫使美国就此作出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美国国内,近来,受伊拉克战争、高油价以及各种政治丑闻的影响,美国总统布什的民意支持率已降至31%,为其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面对巨大压力,布什为了能使他所属的共和党在今年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赢得胜利,必须在伊朗核问题上有所作为。
其次,国际社会强烈呼吁美国加入到与伊朗的对话中来。俄罗斯和中国一直力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欧盟三国近来也都警告说,如果美国不直接参与伊核问题的谈判,那么在外交上将很难有所突破。因此,在美国提出有条件加入欧盟与伊朗的谈判后,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立即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
另外,美国从其自身利益考虑,也不敢“逼伊朗太甚”,贸然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其一,伊朗如果打“石油牌”,切断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通道等,势将导致国际油价蹿升,拖累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也会严重受损;其二,伊朗如鼓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起而反对美军占领,伊拉克将“乱上加乱”,驻伊美军的日子将更加不好过。伊朗还可能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从而引发海湾和整个中东地区局势的大动荡。如果恐怖袭击蔓延,美国将更无安全感可言;此外,伊朗科学家已经掌握了核技术,外部袭击只能毁掉部分伊朗核设施,延缓其发展核科技,如果伊朗在被逼无奈之下,扩散核技术,那么美国也将难逃核威胁。更何况,美国如果对伊朗开战,将很难获得国际支持,后果将不堪设想。
权衡利弊,美国终于对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作出了调整。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和伊朗能够实现直接对话,那将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
伊核问题前景依旧难以判断
从表面上看,美国在直接谈判问题上的态度终于有了松动,但实质只是其在寻找一个托辞。美国提出,愿意参加国际社会和伊朗有关核问题的直接谈判,条件是俄罗斯和中国同意安理会对伊朗进行制裁,假如伊朗仍然不停止铀浓缩的话。这个谈判条件也表示美国并没有多少谈判的诚意,而仅仅是在寻找一个托辞。美国现在提出这个条件是在向俄罗斯和中国施压。
对于日益紧张的伊朗核问题,国际社会一直要求美国能和伊朗进行直接谈判,而且伊朗也确实有这个意愿,近来甚至布什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变美国不和伊朗谈判的态度。多方受压的布什政府终于在六国外长会谈之前表示了有条件谈判的意愿。虽然这只是美国的一个托词,但是“起码也表明了美国布什政府在直接谈判问题上态度的松动”。
美国的这个决定对于即将召开的六国外长会议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目前并不知道最终定稿的一揽子方案中是否包括假如伊朗拒绝,就对其进行制裁的内容,但是美国这么做“又把皮球踢回到对方脚下,将成为其外交谈判的一个筹码”。美国总统布什再次警告称,如果伊朗继续铀浓缩,就只能由安理会来出面解决了。他同时还表示已经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通过电话,并得到了对方“积极地”回应。
美国改变了对伊朗的政策是为了让国际社会觉得美国在伊核问题上已经“给足了面子”,是一种“先礼后兵”的政策:既然俄罗斯与中国不肯轻易同意实行制裁,而且欧洲盟友也还寄望于和平解决,那就不妨一试。如果伊朗同意停止浓缩铀活动,那最好不过;如果伊朗仍不买账,谈崩的责任就在伊朗了,到时候再寻求制裁也为时未晚。
不过从伊核危机爆发到现在来看,让伊朗听从美国而中止铀浓缩的这种几率微乎其微,美国政府显然对此很清楚。伊朗方面对此态度依然如同往常,伊朗外长向媒体表示说:“伊朗欢迎美国提出的直接谈判,但是无法接受让我们中止用于和平的铀浓缩的要求”。
由于美国的有条件谈判与伊朗的无条件谈判的鸿沟是如此明显,伊核问题前景依旧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