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继续在“紧缩”道路上走下去
2006-06-16 09:34:3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此结论再次印证了之前的推断:紧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主要努力目标……
数据让通胀由预言变现实
l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调查显示,中国都市地区的不动产价格5月份比去年同期上涨5.8%,高于4月的5.6%。若与4月相比,5月房地产价格上涨0.7%。5月份新屋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1%,低于4月的6.4%。
l 统计显示,2005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增长了68%%,其中贷款增长了55%%。而从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来看,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今年1-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8%%。
l 而据最新官方数据,五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又达到破纪录的130亿美元。
……
最近刚刚公布的中国5月份CPI数据表明消费价格正在出现拐点而且作为CPI领先指标的M2增速过高。未来几个月中国CPI将出现上行的趋势,而不是此前其它经济学家讨论的通货紧缩。未来12个月内,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资源产品提价、劳动工资上升、国际油价和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以及流动性过剩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膨胀,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五大力量。当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使部分行业的过度生产遭到遏制,但另外一些部门会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剩和需求旺盛而保持高速增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在被一步步拖入通货膨胀的路径上,这也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特别强调控制的内容之一。
紧缩还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二重唱”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未来一段时期要着重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夏收、夏种、夏管,扩大秋粮播种面积,力争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二是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措施。三是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把握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加强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四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抓紧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狠抓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加快实施重大节能工程。加大对高污染行业的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五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扩大国内紧缺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及设备的进口。
从字面来看,这五项工作基本是过去一直强调的,属于老调重弹类。但是如今再提出其意思又有不同,尤其是对于固定投资和信贷的控制上。我们注意到,在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房地产投资反弹的势头并不明显,相比之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增长速度和在投资项目中的占比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地方政府投资可能是一季度投资反弹的主要力量。近期,中央五部委联合下文叫停“打捆贷款”。所谓“打捆贷款”,是指以国有独资或控投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承贷主体,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将一城市或区域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问题最后都落到刺激消费上了
有观点认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的有效手段是调高利率,不过随着一个多月前利率的调高而显现的作用,大家发现,调高利率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我们的巨额贸易顺差又让人民币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
将人民币升值进行到底?还是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中国经济政策必须重新作出抉择:要么听从国际上的呼声,彻底将人民币汇率,让人民币升值来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么就在稳定目前的汇率波幅下,采取措施并推关相关的改革以推动国内消费拉动的内需。基本可以肯定,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还比较脆弱、并缺乏一个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的情况下,中国放开汇率或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中国央行一旦放开汇率,整个外汇风险将从央行转移到民间,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企业、商业银行、居民肯定是不堪其任,中国央行目前承担汇率风险,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经济政策的最佳选择显然就是,在保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采取一切政策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内需。毕竟,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