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热度超去年

2007-04-19 09:39:3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既定安排,本周四(4月19日)将发布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虽然外界目前无法获知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的详实面貌,但来自市场以及学界的诸多气息已经显示出这样一种强烈的预期:2007年经济过热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热度可能不会亚于去年。《亚博经济》曾判断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创近13年来来的新高……

中国经济进入“两位数增长”阶段

从2001年以来的经济繁荣已经持续6年,今年还是没有停步的迹象。但究竟快到哪个地步?市场已将砝码投向了11%这一令人眩目的超高速。

3月末,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调高至10%;瑞士信贷也将增长预测从原先的9.9%调升至10.4%;此外,基于最新数据显现的趋势,国家信息中心也于近期将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从10.2%调为11%。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16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1.2%,远超过去年四季度的10.4%。而这一预测也绝不是高盛单方面的“夸张”,根据一项针对12名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一季度GDP增速的预测中值恰恰为11%,最低的预测也达到了10.2%。美林集团也预测称,一季GDP增速将达到10.8%,一个同样堪称高速的增幅。事实上,根据今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应维持在8%以上,目前一季度的增速已铁定将超出目标的一大截。

而根据中国经济界一向的“潜法则”,判断经济热与不热的天然分界线正是10%,两位数的增速往往会引起中央政府条件反射般的调控冲动。

就在宏观经济快步疾行的同时,物价水平也呈现出“跟风上扬”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上升到了2.7%,明显高于去年全年平均1.5%的增幅——与之相关的背景是,国内专家及官方通常把3%视为CPI上行警戒线,一旦CPI的实际增幅高于3%,经济就可能被“通胀的幽灵”牵住牛鼻子。而从目前的态势看,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突破3%警戒线则几成定局。

如果通胀的压力确实已经再度凸显出来,那么,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问题就更复杂了,既要控制信贷和投资,又要防止物价飙得太快——要知道,要想在前面两者与后面第三者之间的找到平衡,非常不容易。

经济过热风险全方位积聚

从央行上周四公布的最新数据看,3月份国内贷款依旧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25%——综合而言,一季度新增贷款已达到1.42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贷款量的一半。

面对信贷问题未见明显改善的局势,央行不得不屡屡挥舞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大斧——就在发布上述金融数据前一周的4月5日,央行有备而来:决定自4月16日起再次小幅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不难看到,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手段接连亮相之后,市场预期的兑现并没有减缓债市压力,相反,市场层面对官方再次出台紧缩政策的预期却再度升级。源自市场方面的这种心态,说明官方已经发布的这些政策还有继续加码的空间,反过来说,经济本身的热度已经足够高了。

如果说贷款的加速快跑,已经并还将继续助推宏观经济向前挺进,那么至今依然居高不下的投资热情,可能会成为把经济射至“炙手可热”境地的另一把“强弓”。到目前为止,各地投资热情还很高,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那些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加工和出口的项目,如新上钢铁项目还在盲目增加,任其下去会强化结构矛盾,使过剩产品更加过剩。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相关数据,今年前两个月,铝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24.2%,成为国内增长最迅猛的行业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测算,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43.78亿元,同比增长26.9%,该增幅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开始反弹,可能触发当局的各种调控手段,包括利率和行政手段在内。

央行频繁“吹风”暗示再次加息就在眼前

由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14日再次在显着位置报道称,今年年内,不排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这是《金融时报》在短短半个月内第三次刊登记者署名文章,在这篇名为《从金融数据瞻望今年货币政策走向》的报道中,谈到未来加息的可能性。

该报分析第一季度金融数据之后指出,今年管理流动性仍然是货币政策的重点,从3月份M2数据看央行紧缩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目的,股市的繁荣也达到了分流储蓄的目的。报道还称,要警惕银行贷款流向股市,同时贷款增速也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报道称,央行在调控方面的压力显现,因而,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作为央行主管的金融业权威报章,《金融时报》本月已第三次在显要位置刊登文章,表示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加大市场对未来央行可能加息的预期。

一季度的各项金融数据和目前CPI的单月水平继续延续上扬的趋势,无疑让央行再次承受加息压力,如果二季度的各项数据继续高企,加息将会在年中来临。更有人预测央行今年至少还将加息两次,而且不排除在4、5月份间第一次加息的可能。加息的第一个敏感的“时间窗口”将是“五•一”长假期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