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金融改革总体目标出炉

2007-04-27 09:45:32    

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召开的两次重要金融会议格外引人瞩目,议题之重大为近年来所罕见: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几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利率市场化改革列为首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2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提出了“十一五”中国金融改革的总体目标。这份由中国金融发展战略总体研究课题组撰写的金融发展战略总体研究报告,提出了金融改革的五大总体目标:健全金融调控机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努力提高各类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加快支付清算、征信等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金融业发展夯实基础。

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金融改革重点包括: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基本完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推动资产证券化,鼓励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更多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将成趋势

  国家发改委24日发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战略总体研究》报告称,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速,其金融投资大有可为。随着保险业功能的扩大,保险资金将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并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此外,研究员还注意到,中国保监会24日也首次披露了新会计准则下“原保险保费收入”这项保险业的基本统计指标,并表示目前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保监会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包括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品的可能性。

  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在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964.5亿元,同比增长22.7%。截至3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709亿元。资金运用方面,截至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6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

  袁力表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先后出台了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未上市银行股权等政策,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为适应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保险机构的需要,保监会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和产品,包括投资金融股权在内的优质企业股权、优质证券化产品以及有条件地参与金融衍生产品,推动保险资产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袁力还表示,为了扩展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分散投资风险,支持效率管理体制的改革,保监会已经起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目前该办法已经征求了外汇管理有关部门和境内外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将尽快出台。他透露,新办法在保险资金的来源、投资范围等方面,较原办法有较大的调整,允许保险机构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投资范围扩大到股票、基金等。为确保境外投资资金的安全和稳健,保监会将加强监管:设立境外投资运作方式各方面的资格条件,从准入环节严格把关;完善监督制度,保证保险资产安全;限定投资成熟市场和高信用等级的金融工具的标准,明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比例和单一主体、品种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市场各方的约束。

国家统计局警示风险货币资金短期化问题严重引关注

25日国家统计网站上发表的2007年一季度经济述评指出,要关注货币资金的短期化问题。所谓货币资金的短期化,就是货币资金从一种用途形态转变成另一种用途形态的时间越来越短。在我国一季度经济金融的统计数据中,有五组数据是需要从货币资金的短期化角度予以高度关注的。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储蓄和贷款的数据。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实际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贷款增加3321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一季度末居民存款余额为17.54万亿元,增加1.1万亿元,同比少增836亿元。对这种居民收入加速增长,贷款额增加很多,存款却是负增长的情况,权威部门的有关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解释。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购买股票、基金的意愿比上一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最高。央行的调查同时显示,储蓄意愿居民比例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今年一季度已降到59.4%,为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二是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一季度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贸易顺差46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59亿美元。专家认为,外汇储备总增加额扣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后所剩下的734亿美元的新增外汇储备中,尽管其中有一部分是通过经常项下的非贸易账户以及资本项下的证券账户进入,但根据经验数据,这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外汇是看好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经济前景等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并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

  三是M2、M1和M0数据。3月末,广义货币(M2)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增长19.8%,加快7.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增长16.7%,加快6.2个百分点。这种M0、M1增速大幅加快,M2增速大幅减低的情况是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所表现出的最明显变化。

  四是沪深两市股票市值、股价指数和市盈率数据。综合各种披露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20日,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达到14.72万亿元,上证综指报收于3584.2点,深圳成指报收于10258.64点。上证综指比上年初上涨2423点,上涨2.09倍;深圳成指比上年初上涨7309.8点,上涨2.48倍;目前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达到48.74倍,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达到45.56倍。而香港股市平均市盈率只有16.16倍,成熟市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一般在15至20倍。

  五是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价格数据。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增速同比加快6.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6%,而且3月份上涨幅度比1、2月份分别高0.6和0.3个百分点。

  这五组数据及其变动情况同时指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我国货币资金的短期化倾向正在迅速发展,问题正趋于严重,尤其是在股票市场。

面对“烧”热的股市状态,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现在有一种认识,由于资本项下不能自由兑换,国际炒作资金不可能在国内掀起大风巨浪。这种认识非常危险,必须在思想上加以改变。第二,要及时提醒普通老百姓,在目前状态下进入股市有很大风险。第三,要出台有效有力措施,严格制止银行资金通过信贷进入股市和房市参与炒作。第四,要对国际热钱实行有效监管,确保有关外资准入的政策落到实处,防止国际热钱过度炒作。第五,加强对公募基金、财团资金、企业财务管理公司的资金的监管,防止资金违规炒作。第六,旗帜鲜明地抑制私募基金的发展,打击非法集资的行为。第七,坚持自主、渐进、可控的原则,稳步推进汇率改革,不给国际炒作资本以可乘之机。第八,通盘考虑人民币利率和国际主要货币特别是美元利率的关系,尽量压缩外资炒作人民币的空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