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相时而动积极鼓励对外投资
2007-05-21 09:18:28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6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说,对政府鼓励的境外投资,中国政府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边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对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的鼓励在四个方面……
境外投资政府鼓励四大方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6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说,对政府鼓励的境外投资,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边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张晓强称,根据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也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效、有序、协调、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投资重点投向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拓宽这方面投资合作的渠道和领域;
二、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并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三、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走出去战略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733.3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6%,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
而且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从一般出口贸易、餐饮和简单加工扩大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投资区域从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展到亚太、非洲、拉美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在目前跨国并购活跃的情况下,最初我国企业“走出去” 多采取新设立的方式,后来发展到以设备、技术、外汇等进行异地投资,目前更多以并购方式进行,并逐步出现了其他参股、置换股权、BOT等灵活的投资模式。
张晓强还提到,目前中国的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大公司联合到第三国投资,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但是开展境外投资的主要力量还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评价考核监督体系,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成本核算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在境外的保值增值。”张晓强强调。
鼓励走出去税务先行
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抵免的范围,这一优惠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有望不久后正式出台。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同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透露的。
目前有关企业境外投资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间接抵免的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积极制订当中,同时境外所得税抵免方式等政策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王力指出,根据我国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为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国家税务总局早些时候明确了今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制度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认为,在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制度过程中,对我国企业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抵免的范围,这在原来税法直接抵免的基础上又引入间接抵免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方式和领域,也是当前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他介绍,国税总局今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税收工作重点还包括:逐步完善企业对外投资运输设备的出口退税的政策;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服务,使税收服务服从和服务于我国走出去战略大局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规范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管理;并加强与各方面的税收协调与合作。
鼓励走出去中的美国因素
中国的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实质是经济活动、特别是轻工业从中国向外面的转移,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这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自我经济提升的必须。在中美战略对话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国政府启动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战略,可以看作又是一次“战略对话在正式对话前开始”的非典型中美利益博弈。
境外投资政府鼓励四大方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6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说,对政府鼓励的境外投资,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边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张晓强称,根据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也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效、有序、协调、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投资重点投向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拓宽这方面投资合作的渠道和领域;
二、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并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三、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走出去战略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733.3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6%,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
而且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从一般出口贸易、餐饮和简单加工扩大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投资区域从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展到亚太、非洲、拉美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在目前跨国并购活跃的情况下,最初我国企业“走出去” 多采取新设立的方式,后来发展到以设备、技术、外汇等进行异地投资,目前更多以并购方式进行,并逐步出现了其他参股、置换股权、BOT等灵活的投资模式。
张晓强还提到,目前中国的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大公司联合到第三国投资,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但是开展境外投资的主要力量还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评价考核监督体系,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成本核算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在境外的保值增值。”张晓强强调。
鼓励走出去税务先行
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抵免的范围,这一优惠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有望不久后正式出台。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同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透露的。
目前有关企业境外投资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间接抵免的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积极制订当中,同时境外所得税抵免方式等政策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王力指出,根据我国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为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国家税务总局早些时候明确了今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制度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认为,在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制度过程中,对我国企业直接获得的股息等可以纳入税收抵免的范围,这在原来税法直接抵免的基础上又引入间接抵免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方式和领域,也是当前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他介绍,国税总局今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税收工作重点还包括:逐步完善企业对外投资运输设备的出口退税的政策;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服务,使税收服务服从和服务于我国走出去战略大局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规范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管理;并加强与各方面的税收协调与合作。
鼓励走出去中的美国因素
中国的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实质是经济活动、特别是轻工业从中国向外面的转移,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这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自我经济提升的必须。在中美战略对话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国政府启动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战略,可以看作又是一次“战略对话在正式对话前开始”的非典型中美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