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过是再一次的讨价还价
2007-05-23 09:38:20
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华盛顿。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再次分别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带领相关政府部门高官参加这一广受全球关注的重要对话。尽管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例如中国要求美国开放投资环境,但总体来看,中美之间的分歧依旧,问题突出。因此,战略经济对话就不过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新场所……
金融监管当局全部出动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当地时间5月22日将在美国华盛顿正式拉开帷幕。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已率领十多位正部级官员前往美国,其中包括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央行行长周小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等部委负责人。整个代表团人数多达一百六七十人。
此次对话中,中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行三会”的负责人都随团赴美尤为引人关注。
因为,这是中国首次将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高管层“完全展示”给美方。去年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负责人并未参与。中方在人民币汇率、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同美方存在重要的分歧,因此有必要在第一次对话中,“雪藏”中国的金融体系。而现在,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也就不怕将问题搬到台面上与美国理论,金融系全体高管出场更能增加话语权。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围绕经济、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四个话题进行讨论。
从去年底的首次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到今年5月中旬,中美双方围绕着四个议题进行了超过100场次的各种形式磋商。磋商的密度之大、力度之深,是中美现有经济对话机制从未达到过的。
根据日程安排,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将进行25分钟的单独谈话,之后,中美双方将就六七个专题进行多方对话。吴仪还将带领部分中方代表与美国国会人士进行交流。
中美通过非正规途径释放关注话题
美方: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
美方目前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知识产权问题等。保尔森一直敦促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基金管理和证券经纪行业。
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上周五致信吴仪,希望中国政府在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作出一系列承诺。在这封信中,美国国会所指的承诺包括人民币升值、金融服务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方:首次提出美国改善投资环境
中方的关注焦点则集中在美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还包括要求美国改善投资条件、调整经济结构的诉求。
吴仪在上周的《华尔街日报》上曾撰文指出,中国并不寻求贸易顺差,美国应该放宽出口限制,扭转美国高科技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趋势,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有中方官员日前表示,在此次对话的经济平衡发展话题中,中方有扩大内需的艰巨任务,美方也面对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大前提之下,充分发挥美方的行业比较优势的挑战。
中美作足场外文章
由于第一次对话取得良好成效,中美双方都更加重视此次对话前的精心准备。吴仪上周率领中国的大型商业采购团,到旧金山、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地进行大宗采购,直接展示中国对平衡中美贸易状况的决心和诚意。而美国财长保尔森为了全力以赴准备本次对话,甚至不惜缺席了这个周末在德国举行的八国财长会议,美国国会和经济界人士更是踊跃提方案和思路,都希望通过此次战略经济对话,推进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系列敏感而重要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央行5月18日集中出台了多项货币政策。其主要指向是为了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但特别把人民币汇率的每日波动幅度从0.3%扩大到0.5%,理所当然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中国在主动扩大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我们认为,这种联想和分析有一定道理,毕竟此项调整的宣布时机,恰好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
不过,在笔者看来,综合中美双方围绕战略经济对话的表态和行动,也难免会让人有所担心。如果类似大宗商品采购、汇率政策调整这样的大事,总出现在每次战略经济对话前,那么对话容易变成中美新的经贸角力场,引发美国政经各界伺机进一步施压中国。如果双方都不得不日益具体地做足每次战略经济对话的场外文章,恐怕就与创立这一对话机制的初衷有所偏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