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向“和谐竞争”靠拢

2007-05-28 09:29:12    

现在的中国到处都在讲和谐,社区讲和谐,文化讲和谐,企业竞争更讲和谐。作为全国企业的表率,中央企业肯定要带头实现这个“和谐”目标。而最近所发生的四大钢企联合组建铁矿开发公司,中石化与中海油的战略合作,都表明国资委管理下的中央企业已开始避免恶性竞争,追求“和谐竞争”避免内耗。如果中央企业真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国资委倡导的央企改革就会一马平川……

 

中央钢企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5月23日,由武钢、宝钢、鞍钢、首钢四大钢厂巨头联合出资组建的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据悉,新组建的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武钢占50%股权,宝钢、鞍钢、首钢分别持20%、15%、15%股份,但相关人士对新公司的注册资本并未透露,其开发的铁矿项目如自用将按股权比例分配,用于外销所得利润也按股比分配。

据了解,钢企联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海外资源项目就是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县铁矿项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符合国家对企业境外投资及资源开发的要求,目前钢企联公司准备对项目进入风险勘探阶段,同时柬方也相应组织一家联合体共同对项目进行前期筹备工作。

在笔者看来,这是国内钢铁企业第一次为联合海外开矿而成立的投资公司,公司成立的最终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开拓日益紧缺的矿产资源,避免无序竞争。近年来,中国的钢铁企业饱受国外矿石供应商的垄断之害,钢铁上游的供应源头一直被控制在别人手里,发展相当被动,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原料需求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越发意识到掌握资源的重要性,不少钢铁企业逐步开始在澳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投资开发矿山,但一个钢厂的力量有限,境外投资的步伐受到了限制。而这种按市场机制模式建立的企业运作模式,为国内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海外开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央级油企联合资源互动

中石化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22日对外证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已于5月17日在中石化总部签署了天然气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主要针对中国南方天然气市场,在天然气供应、储备和管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笔者认为,中石化与中海油此番合作,虽然从总量上可能会直接挑战中石油在天然气市场的“老大”地位,从而改变中国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但是,从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同属中央企业这一层关系来看,中石化与中海油的合作,更多体现石油巨头间的资源整合、强强联合、取长补短趋势。

长期以来,中石化在南方天然气市场上拥有管网建设和终端用户方面的较大优势,但在气源供应上却比较薄弱。虽然中石化集团的天然气产量目前位居全国第二,且去年在四川发现了截至目前中国最大的气田——普光气田,但依然难以满足南方天然气市场的需求。

与中石化相比,中海油在渤海、东海及南海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南方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气源也相对丰富。

目前,中海油在南方天然气市场主要有四处LNG项目,其中广东大鹏LNG项目已于去年9月进入商业运营,福建LNG项目上游资源购销协议已经生效,上海LNG项目接收站工程已开工,浙江宁波的LNG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此外,中海油还从国际市场买入现货LNG,其首批现货也于4月到货。

但中海油在南方天然气市场的管网建设和终端网络却依然较弱,而建立一个完备的终端网络并非一日之功。因此,中石化与中海油的联手,应该说是中央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中石化希望能够尽早、尽快地扩大天然气市场份额;中海油也一直想在陆地上有更大作为,因此中石化与中海油的合作其实已是默契在先。

国资委授意中央企业要“和谐竞争”

在笔者看来,上述两个事件反映的是:在国资委授意下的“中央企业联合”开始成为今后的主要趋势。

一方面,中央企业不管是从规模上看,还是从实力上说,都是一个庞然大物,这也就意味着同一行业内的央企不能“窝里斗”,否则会伤人又伤己。例如中国企业海外开采石油、铁矿所发生的众多失败案例,无一不是中央企业互相“斗争”的结果。

因此,必须由国资委出面来协调各方利益,才能出现各方“和谐共存”的局面。所以,我们在四大钢铁企业的揭牌仪式上看到了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的身影,而四大钢企的第一个项目更是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所强烈关注的。

另一方面,国资委要求央企做好主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央企在市场竞争中充满“血性”,为了争夺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内耗。这就更加要求中央企业必须有序竞争,而战略合作无疑是有序竞争的最佳保障。国资委作为中央企业的直接主管机关,肯定深谙此道。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