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沃尔玛妥协看外资在华市场策略

2006-08-15 10:53:01    

自从曾有“拒建堡垒”之称的沃尔玛中国首个工会在福建晋江店成立后,短短十天左右时间内,沃尔玛已有6家分店陆续组建工会。沃尔玛中国总部宣布,将协助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及各地的工会组织,在中国所有沃尔玛门店建立基层工会。从“对手”到“伙伴”,从理念“分歧”到共建“和谐”,工会与沃尔玛的关系变化,似乎就在转眼之间……

 

工会是沃尔玛低价策略的天敌

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字,目前在华的外资企业中,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工会。这么多外企都没有建立工会,为什么全总盯上了沃尔玛?

 

主要因为沃尔玛在全世界有两个“号称”:一是号称全球所有店铺都不会建立工会;二是号称沃尔玛比有工会的对员工服务与沟通的更好。沃尔玛很具有代表性,在中国的扩张势头很猛,而且拒建工会的态度又很坚决。

 

“不建工会”是沃尔玛低价策略的基石。沃尔玛之前一直坚决抵制工会。200410月,全总公开谴责多家外资企业拒绝建立工会,并声称要对沃尔玛提起诉讼。沃尔玛表示,没有员工提出建立工会的要求。此后,沃尔玛一直被认为是跨国公司里最强硬的“反工会”代表。8月初,在前两家工会成立之时,沃尔玛高层还在向媒体宣讲他们保护职工权益的策略,表达了不欢迎工会的一贯立场。沃尔玛与全总一度呈现出明显的对峙,双方甚至在“高温慰问”与“收买员工”这样的细节问题上反复纠缠。

 

沃尔玛抵制工会的传统,常常要拿出其创始人的遗嘱式家训,假扮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但其实,拒绝工会、压榨职工的策略,是沃尔玛低价体系中的一块基石。在沃尔玛,员工上班第一天就会接到建议,要求其避开工会,并向主管报告任何组织行为。公司禁止在工作场所谈论工会,工会组织者也总是被人从店内请出去,并且非法暗示,如果员工加入工会,将失去保险和分红的利益……这样的公司政策,使沃尔玛的员工无法联合起来抵抗低工资、超时劳动等侵害工人权益的行为,从而为沃尔玛的低价提供了保障。正是因为涉及到低价策略这一开店之本,沃尔玛才始终坚守原则,遭美国劳动关系委员会26次起诉也绝不妥协。

 

从中外差异看工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开始,对于“不建工会”成了一桩罪状或至少是道德污点,沃尔玛肯定是觉得冤枉的。因为在美国,不组建工会是常态,而非反常。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05年,全美的薪资雇员中,只有12.5%是工会会员。在有案可查的年头里,工会会员率最高的是1983年。那一年,也只有20.1%的薪资雇员属于某个工会。  这个情况不独美国为然。工会会员率,在发达国家,像英国是26.2%,澳大利亚是23%,而且基本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换句话说,不建工会的企业远远多于建立工会的企业,且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中国有独特的国情。比如说,在中国,工会是完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而工会和政府也是完全站在一条线上的。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不行。首先,在美国,工会不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仅仅是代表工会成员的利益。是小团体,而非大集体。所以,工会在保护了内部人利益的同时,往往对非工会的其他劳动者构成伤害。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政府应该扮演一个“斡旋者”,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利用政府的公权力,调整它们的力量对比,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稳定的和谐社会。打个比方,一个社会就像一座亭,必须所有柱子平衡地立在地上才能稳定,而政府就是其上把所有柱子铰接在一起的亭顶。对于工会、企业主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这个立法思路中,工会并非天生的“善”的代表,而是和企业主一样,是一个需要监督的力量。工人要保障自己的利益,既不能仅仅信赖企业主的善良,也不能完全依赖工会,而要通过工人自己、企业主和工会三方利益博弈的一个机制。

 

中国因素撬动沃尔玛基石

上午11,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大楼6层。应沃尔玛的要求,全总今天在没有任何媒体到场的环境中与其高层进行闭门会议,讨论沃尔玛建立工会的“最后的问题”。

 

会议之后,双方高层将共同出席午宴,举杯互敬,沃尔玛与中国全总长达10年的博弈,将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次,沃尔玛不仅愿意合作,而且追求模范。态度急转之下,自有因由可以追究。

 

其一,法律因素——工会成立已经是既成事实,其程序符合中国《工会法》。各地工会只需效法先例,想要遍地开花并非难事。

 

其二,市场因素——沃尔玛如果继续抵制,将会付出巨大代价,很可能是丧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不久前上海市便因其拒建工会、漠视劳工权益,拒绝沃尔玛进入。中国是沃尔玛目前最有希望的新市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10年,拥有60家店,而今年一年就计划再开18-20家新店。如果因为工会的事情得罪了政府背景的全总,对其在华开展业务不利。同时,中国现在倡导构建和谐协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全总的力量和声音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沃尔玛有很大的动机在工会问题上妥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促成沃尔玛的态度转变。那便是这家跨国公司的顿悟,他们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共关系总监董玉国说,沃尔玛总部意识到“中国工会与美国工会不可同日而语”。言下之意,沃尔玛坚决抵制的,是美国式的工会,是那些组织罢工罢市、与老板讨价还价的工会。而中国的工会完全不一样,它强调经济发展、秩序和谐,无意与公司对立。以商人之精明务实,既然看出这中国工会并不站在公司利益的对立面,那么便没必要死守字面原则,倒是可以在字面意义上作出妥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沃尔玛工会难题的突破,很快影响到其他跨国公司。

 

全国总工会近日表示,计划年底之前在全国60%以上的外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明年年底之前达到80%的组建目标。实际上自今年3月起,全国陆续掀起一场外资建会达标热潮。一些外资企业聚居的地方,正在加速推进外资企业建会的工作。上海表示,2006年外资企业建会率将达到60%2007年达到80%。浙江提出到年底达到80%,目前该省外资企业建会达到70%……

 

从沃尔玛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之间很不同的地方。在中国,社会思潮中流行的仍然是黑白两分的思维。假若某甲是对的,他就一定代表着正义,而反对某甲的一切人等就是道德卑下的“利益集团”代言人、汉奸等等,舆论界白浪滔天,猛烈批之,不批倒批臭不罢手。公众依然在迫切地寻找“为人民说话”的良心代表,依然不肯相信其实一群互相制约的小人比一个不受制约的圣人更能保障他们的利益。既然如此,何不就让这个社会成就一种和谐,一种建立在思想普遍统一基础之上的和谐呢?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沃尔玛成立了工会、加入了中国这个整体和谐的大集体而拍手称快呢?中国是唯一一个有可能复制沃尔玛公司在美国的规模和成功的市场,但是,我们不要夸大沃尔玛工会一事的成就。而反过来,如果能调整工会的思路,维护其独立性,特别是加强私企中劳工的权益保护,那是沃尔玛工会事件的最大成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