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中东牌局上的真正对手
2006-08-17 09:38:26
,持续30余天的黎以冲突终于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但是,国际关系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回顾这场战争的整个经过,我们注意到,原来这是美国、伊朗在“核问题”的牌桌上较量的一部分,而中东的暂时和平只不过是因为两个对家转换了较量的地方……
伊朗:令真主党下手意在重新洗牌
在,伊朗在“核问题”的牌桌上已被美国逼得节节败退。首先在,美国联合欧盟成功地说服了俄罗斯和中国,通过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方案。而且限定伊朗必须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后”做出答复。虽然伊朗总统内贾德拒绝了这个最后期限,但也被迫答应将在给出对六国方案的确定意见。但美国并未因此给伊朗喘息的时间,借,伊朗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赴布鲁塞尔与欧盟代表索拉纳会晤无果的机会,美国再逼进一步,12日赖斯亲赴巴黎与英、法、德、俄、中外长会晤,成功的促使六国一致决定重新启动联合国程序讨论伊朗核问题,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应该说,正是美国在核问题上采取的高压政策和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阶段性外交成果,促使伊朗下定决心重新洗牌,改变美伊双方手中外交力量对比,为自己在“核问题”的牌桌上重新掌握主动权。
实际上伊朗早就暗示过,伊朗有能力在中东给美国制造麻烦,现在果然把语言变成了行动。
美国:和以色列暗中交易惹火烧身
在黎以战争中,有两个事件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是联合国军事观察站被炸,二是30日的加纳村惨案。
当联合国军事观察站被炸后,安南第一时间明确说明,这是以色列国防军显然故意的袭击。而且安南还指出,遭袭的观察站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而且有非常清楚的标识。此前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曾向他保证说,联合国设施不会遭到袭击。奥尔默特之所以保证是因为袭击联合国设施、人员对以色列来讲毫无意义。将黎以局部冲突升级为联合国人员牺牲的国际事件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但对美国而言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在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中观察到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反应程度,国内的舆论声音,更可以进一步削弱联合国的作用。而节外生枝的促成“突发事件”是美国一贯的外交策略。
如果说联合国军事观察站被炸将这场冲突从局部战争变成国际事件,那么加纳村惨案则使黎以冲突变成了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冲突。在这个事件中,赖斯变成了5天前的安南,承受了不知情的震惊。
事后赖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来澄清自己,证明是通过来自美国驻贝鲁特使馆的电子邮件才知道加纳村事件的。令人注意的是,当天她给布什打了3次电话,并决定次日早晨发表简短声明后马上赶回美国。
充满讽刺的是,赖斯本是带着国际社会的希望来促成停火的“和平天使”,但她的中东之行使一场局部冲突陡然升级。加纳村事件的悬疑是:但为什么以色列在赖斯到访前非常顾忌平民伤亡,而袭击联合国军事观察站后,竟敢对身边的赖斯毫不知会的前提下屠杀平民?
谁都清楚,以色列于美国就是真主党于伊朗。客观事实是,袭击联合国军事观察站的收益是美国独享的,加纳村事件对以色列有利,而两件事的责任主要由美国承担。
洗牌: 主动权重回伊朗手中
最后,在美国操纵的安理会声明中果然不见谴责以色列的言词,就连阿拉伯国家一直呼吁的立即停火的要求也没有被提及,美国甚至拒绝支持安南要求立即停火的立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则更露骨地表示,美国不想听到任何谴责。他称,主席声明所应强调的重点是冲突的根源,即真主党仍然掌控着黎南部地区,并据此来袭击以色列。他很“高兴”看到出台后的安理会声明,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应谴责此次袭击。联合国安理会和安南的声望跌到了最低点。
而美国完全袒护以色列的立场正中了伊朗的下怀,整个的阿拉伯世界看到了美国的短处。美国外交的传统两张大牌是“民主”、“人权”,现在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通过加纳村惨案等清晰的看到,美国保障的人权没有包括阿拉伯人。
战争的发展把美国中东地区曾拥有的支持和声望全部传给了伊朗,现在伊朗从黎以战争中抓到了一把好牌。所以伊朗敢再次对美国叫牌,6日伊朗政府对31日前必须答复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叫停伊朗铀浓缩活动的决议首次做出正式回应,明确拒绝并且宣布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而不会终止。悬在伊朗头上的有两个“最后期限”:要在自己设定的正式答复六国方案的最后期限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叫停伊朗铀浓缩活动的最后期限,现在通过黎以战争的洗牌顺利的解决了后一个。
是伊朗的另一个“坎”,在联合国安理会声望跌至最低点的时候,他成功的推翻了美国实质操纵的1696号决议。现在牌运回转的时候,关键是如何解决另一个“最后期限”?与美国新的一番较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