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加大全国项目清理的杀伤力
2006-09-01 09:19:03
在其他手段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下令对全国新开工项目进行清理,并给出了一个月的期限。时至今日,大限将至,国家发改委已抢先表示了对这些被清理项目的意见。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叫停”、“坚决淘汰”等字眼……
项目清理大限将至
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国家主管部门接连出台行业结构调整意见收效不大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五部委于8月1日曾以特急形式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依照清理标准,对违规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此次清理范围包括今年上半年列入统计范围的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
其中,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行业要清理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煤炭行业要清理设计能力3万吨/年及以上的项目。而且笔者注意到,通知在最后还附上了期限:各地清理工作要在通知发出之日(1日)起1个月内完成。
这也让很多地方的发改委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广东省发改委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广东省发改委8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快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清理工作。为作好清理工作,广东省发改委根据前期各地市汇报及调查摸底,列出了一份包括512个新开工项目的清理范围表,其中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二期工程”,广州供电局路灯管理所的“2006年光亮工程”,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综合楼建设”等73个广州市开工项目赫然在列。
根据规定,广东省进行的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除中央和省属项目外其他均按照属地原则进行。一种类似于“责任制”的行动模式开始在此次项目清理中发挥作用。具体原则是:中央项目由中央驻粤单位负责清理;省属项目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清理;市县投资项目由地级以上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清理;跨地区项目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清理。其中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从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程序方面进行清理。
这就意味着,时至今日(31日),各地清理工作的大限降至,留给各地考虑的时间不多了。
发改委抢先表态
就在各地紧张进行项目清理的最后时刻,国家发改委也对今后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叫停”、“坚决淘汰”等字眼。看来,各地清理项目仅仅是整个战略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把投资规模降下来,让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已经为各种项目找到了不同的归宿。
煤炭业:停止核准一切新建项目
国家发改委煤炭处29日推出了《煤炭行业上半年(2006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尽管标明的是上半年但下半年以及今后的色彩更浓,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份具有指针性的调控报告。
报告在用很少的文字描述煤炭行业上半年的好现象之后,话锋一转,对煤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给予了重点描述。
报告指出,受用煤大户电力行业存在潜在过剩、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煤炭供应充足,产能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以及用煤行业节能降耗取得进展,下半年煤炭需求将放缓。
国家发改委因此提出,要加强总量调控,防止煤炭经济大起大落。
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煤炭在建项目清理检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违规建设和规避审核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止建设。另一方面,强化煤炭开发规划管理,依据国民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规模,停止核准一切新建煤矿项目。另外,继续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国家发改委建议,推进资源整合,加快结构调整。要合理处置整合资源的矿权,可以采取政府回购所有整合煤矿的矿权,然后以招挂牌的形式出让。对关闭合法煤矿,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财力用于经济补偿,其余的来自矿产资源税和出让回购矿权的收益。
钢铁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上半年,尽管国家针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钢铁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让国家发改委难以安心。
国家发改委在29日发布的《钢铁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中指出,上半年钢材产量增幅逐月加快,已经出现产能过快释放的趋势,例如,河北、江苏、辽宁、山东等16个省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18.3%的幅度,只有北京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钢铁行业投资增速加快,存在钢铁产能继续扩张的可能,二季度以来,钢铁行业投资呈现逐月加快之势。一季度投资325亿元,同比负增长2.2%,而二季度投资达到672亿元,比一季度增加了1倍多,这些因素将对下半年钢铁行业运行产生影响。
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钢铁行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能源消耗大、粉尘排放严重以及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情,不能无限制的盲目发展,不应把今天的发展建立的对明天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上,否则不能持续发展。”
因此,除了在思想上要求各地都必须如此这般统一认识之外,国家发改委还明确指出,各地应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即钢铁行业要坚持内需为主导,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提高钢铁产品档次和质量。各地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落实责任制推动淘汰落后的工作,特别是对独立的小铁厂、小轧钢厂要加速淘汰。
同时,按照“十一五”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要求,各地应分解目标、制定措施、落到实处。要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等经济手段,加大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处理再循环利用的力度。
此外,各地要以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改组、改造、改制,推进钢铁行业的企业重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项目清理”比“货币政策”更受重用
笔者认为,从已发布的七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受上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包括消费、投资、出口在内的三大需求增长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但国内供给压力则逐步增大。同时,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律,如果两个季度的投资增长速度控制不住,由于投资周期和惯性的因素,下半年投资一般很难大幅回落。可见,过多依靠总量调控手段(例如货币政策)进行经济降温,效果不一定明显,而国家发改委当前对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是有效的调控方式。
今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将凸现在项目清理上,同时,对行业准入和淘汰机制的管理也将变得更紧更强。
不过,目前进行的项目清理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比如应被清理的项目所涉及就业、资金以及已投资部分的损失问题都对项目清理工作产生了影响,而在这些问题上,政府应有针对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