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之旅为中日关系改善带来些许曙光
2006-09-12 09:43:25
在近年来中日政治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日本经济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沟通作用。随着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近在眼前,下一届新首相也呼之欲出。日本经济界近日再次大规模组团来华,摸索“以经促政”的新路线图。据媒体报道,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一行约130人于上周抵达中国访问,为日本新首相探路……
“以经促政”是日本经济界传统
“中日关系越困难,经济界越要发挥作用。”桥本龙太郎在1998年辞去首相职务后接过该会会长的职务,后来成为日本经济界“以经促政”的代表人物。以桥本龙太郎为首的7个日中友好团体的负责人于至组团访华,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晤,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主张“以经促政”的桥本龙太郎生前曾说:“也许现在日本财界或者说是日本政治家希望‘政经分离’,经济上继续发展,政治上冷却无所谓。但实际上,从国际事务的发展来看,真正的政经分离是不可能的,政经分离只是某种形势下的暂时现象,我还是认为两国只有在政治外交上成功,才能在经济合作上取得成绩。”
日本经济界在两国政治管道沟通不畅时进行的“穿梭外交”,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以下简称“经团联”)、日本同友会等日本最大的几个经济团体,成为“以经促政”中最活跃的因子。据日本媒体报道,在2005年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后不久,经团联前任会长奥田硕曾在4天内两度密访北京,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晤,其间这位小泉智囊机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的重要成员,还面见小泉,将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问题的信息传递给国内。
今年7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以及日本商工会议所纷纷希望小泉纯一郎之后的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尽快改善同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日三大经济团体同时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提出建议,这并不多见。
中国坚持“政经合一”立场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进入了冲刺阶段,安倍晋三“跑得最快”,已经接近终点,而安倍晋三不懂经济。如果顺利当选,安倍新政权将更多地依靠经济界人士,目前在经济界举足轻重的三个人物对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分别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御手洗富士夫、日本财政金融大臣与谢野馨及日本经产大臣二阶俊博。其中,经团联会长一职被公认为“日本经济界首相”,新任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在日本经济界乃至政界都有相当影响。据说御手洗和安倍私人关系比较好,最近频繁接触。御手洗认为要想实现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与世界各国搞好关系,在国际上赢得信赖。御手洗曾直言不讳:“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日中关系,日本经济就无从谈起。”
在访华团出发之前,日本方面已经提前公布了代表团最高顾问御手洗富士夫将和温总理会谈的消息。《朝日新闻》称“在日中首脑会谈长期断绝的情况下,会谈中温总理对‘小泉后’将发出怎样的信号,日本财政界都极为关注。”
日本舆论预期的会面如期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日本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为团长的2006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时指出,中日关系对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处理这一关系。我们愿与日方共同努力,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尽快消除政治障碍,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媒体将此解读为中方在向日本下任首相传达信息。据《朝日新闻》报道,御手洗会长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访问日本的邀请。
此次“探风”,除了关心政治风向以外,日本经济界也极为关心经济风向。这从其行程中就不难看出:3日代表团抵达北京之后,4日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举行会谈,5日上午与商务部举行会谈, 6日代表团将启程访问山东。因为“山东是一个资源大省,环保和能源节约做得很好,我们希望到那里考察,就节能环保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
温家宝在接见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时说,中方欢迎日本企业家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并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对此,日本政经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总理对于两国经济交往的一个新的表态。御手洗表示,日中应在环保、节能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日中经贸合作潜力很大,希望两国经济界继续交流经验,深化合作,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改善对日关系可能成为日本新政府首要外交目标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明确指出,下任首相如要改善中日关系,最好将中国列为上任后首个访问的国家。田中明彦一直是小泉内阁的防卫顾问,他以前首相中曾根为例子说:“中曾根当首相时,日本与韩国关系不好,他上台后就选择先访韩国。”据报道,日本外务省一些人士也表达了希望下任首相出访首选中韩两国的想法。
同日本外交战略家看法相似,美国政界人物也同样希望日本抓紧机会与中国修好。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指出:“我们(美国)不再希望日本单单只是做一个美国追随者。我们需要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良好合作伙伴,当美国在亚洲的路线有问题时,能给我们提出建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亚洲。因此,新首相上台时,我认为他应当选择去一个亚洲国家,去传达一个友好讯息。”
日本国内已经放出风来,如果现任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下任首相,日中领导人会晤就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甚至开列出时间——至19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应该说,日本经济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后来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今后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只是简单地认为日本经济组团来访就一定能带来中日关系的改善却是不现实的,至少在小泉时期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其中原因是非常深刻的。目前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日本民意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日本民意、政客和媒体政治右倾化,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可以决定的。
小泉也好,安倍也罢,保持日本经济复苏对维持他们政治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小泉之所以能在首相位置上呆这么长时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就是其任内的经济复苏迹象。这就构成了一种潜在的牵制力。日本正处于新首相即将上任的转折时期,日本各方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渠道促进中日关系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经济界访华也有这种含义,他们是着眼于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来使日本获得更多的份额,希望中日政治关系有所改善。
其实,安倍自己脑子里也在拔河,他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地权衡和考虑。刘江永指出,安倍在新著《致美丽的国家》提出所谓对华“政经分离”,但是在的 “北京-东京论坛”上,安倍提出“政治和经济两个轮子一起发动”。这是比过去积极的提法。怎么样使政治的轮子转起来,并且转向正确的方向,是未来值得我们注意的看点。这个微妙的变化,说明安倍在也听取其它方面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