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紧张局面还没有出现拐点

2006-09-14 09:38:40    

近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出现了以“油价连跌,中国能源紧张局面即将出现拐点”为题的报道,虽然报道只是以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11日在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的一番讲话为题,但是给出“中国能源紧张局面即将出现拐点”的观点实在过于唐突。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只能让中国在进口原油时少掏一点外汇,但无法撼动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强劲、国内能源缺口逐年加大的格局……

张国宝:携手合作是中美能源发展的共赢之道

11日,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表示,美国能源部近期评价中国企业海外油气投资对全球能源市场影响有限,是比较冷静和客观的。之前,美国经济分析员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商品的价格通常取决于边际需求,认定中国的巨大需求必然导致油价上升,并在能源问题上和中国保持竞争关系,应该是油价保持3年的上涨行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现在美国调整观点,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油气投资对全球能源市场影响有限,不仅更为客观,也为中美之间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携手创造了可能。实际上,美中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如果能够联手、从需求层面上下手的话,改变石油输出国占主导的现有世界能源格局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短期内,中美能携手制衡国际原油价格的飚升,最大的程度的将油价限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对于两国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中美都属原油净进口国,两国之间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竞争行为带来的只能是国际油价的上扬,受损的是中美两家,因此,只有携手才是中美能源发展的共赢之道。目前,美国的原油日需量是2100万桶,并且以大约3%的年增长率增加,而中国的日需量是700万桶,以每年5%6%的速度增加。因此,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合作必然也给今后两国持续加大的原油进口带来极大的好处。

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强劲,供需缺口逐年加大

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今年原油进口量达到1182万吨,进口额为61.06亿美元。前八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油9580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5.3%,进口额为44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1.5%8月净进口成品油378万吨,进口额16.56亿美元,前八个月累计进口2575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25.7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09.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79.1%。上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够更为清楚的把握到油价高企,我国要多付出多少代价。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原油进口在持续加大,国内各地“油荒”局面不断出现,不少地方更是多次出现抢油事件的发生,10日,中石油为了缓解广东地区的油源紧缺问题,从日本进口的3.2万吨柴油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尽管如此,广东地区仍喊“油渴”。现在,北京,东北,武汉,济南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源紧张问题,市场因此传闻:油价还要上调。下半年油价上调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目前尼日利亚已经和中石油、中石化签约,10月后,对华出口原油达到每日13万桶,对下半年国内原油紧缺的局面会有一定的缓解,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原油进口量加大的同时,国内需求也在上扬。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增至5亿吨左右,有3亿吨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将高达60%

原油进口依然是缓解中国能源短缺最主要途径

实行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和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三大主导策略。其中,发展石油替代能源,主要是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莫过于刚刚取代“煤制油”项目的生物能源、国家已确定未来几年至少投资80亿的可燃冰项目、中石化相中的沥青矿项目和燃料乙醇项目。但是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只是在2020年以前,把我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控制在50%以下。作为生物能源植物-甜高粱的主产区,东北三省区域内全面推行使用是必然趋势,但其它区域,生物能源更多的只是扮演调峰作用;而可燃冰尽管储量惊人,污染小,是相当理想的替代能源,但目前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而中石化的沥青矿,我国的储量太少还是需要从尼日利亚进口,燃料甲醇只能用于取暖用。所以,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短期难以见效。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这一项中,日前刚刚研制成功的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才使我国首部含有节油、降污、清净功能指标的优质汽油、优质柴油地方标准得以明确,并在法规上首次确定在燃油中的节油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标准。该产品使用后的平均节油率汽油达到5%以上、柴油在2%以上,效果还是比较可观。但这项技术刚刚同过专家鉴定,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尚没有大面积铺开使用。因此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这一块今后仍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和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短期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弥补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原油进口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中国能源紧张局面出现拐点值得期待,但不是现在

在国内能源需求量持续加大、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的局势下,仅因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跌一周,就喊出:我国中国能源紧张局面出现拐点,确是谬论。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持续下跌主要是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下滑迹象的影响,随着秋季来临,北半球能源消耗将较夏季有所降低。美国、欧洲驾车出游有所减少,石油需求量处于一年当中的淡季。前期,促使油价达到历史高点的两大最主要原因:伊朗核问题和北美飓风,现在都已暂时平息;在油价上涨过程中,部分企业的市场操纵行为目前也正在接受调查,这些因素都促使油价的回落,实际上,单单供需因素只能决定国际油价的平均水平,却无法控制其在短期内的巨幅波动。油价下跌,我国可以用同样的资金进口更多的原油,这将缓解国内油市紧缺局面。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出现拐点值得期待,但不是在现在。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