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预示经济过热势头将缓解

2007-07-09 09:43:53    

本周,中国股市轮番下跌,昨日更创出阶段性新低。“印花税”上调、出口退税的调整、1.55万亿特别国债、利息税的减停以及经济过热论断引发的加息预期,虽然其中有些政策,其出发点未必都是针对股票市场,但都起了紧缩流动性为股市降温的作用,而股市的这种起伏又预示着国民经济怎样的走势呢……

股市震荡,出现阶段性新低
中国股市自5月份创出历史高点,至昨日已经历了两轮震荡。昨日,沪深股市开盘就跌,最终上证综指收于3615.87点,下跌200.3点,跌幅5.25%;深成指收盘11783.58点,下跌725.56点,跌幅5.90%。沪市83上涨,905家下跌;深市55家上涨,630家下跌,整个市场绿油油一片。
作为证券市场的人气指标,新增A股开户数一路下跌,在本周一跌破10万户之后,继续下滑。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周二,沪深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跌至7.99万户。

近期政策面因素分析
利息税调整
调整利息税的“法理障碍”已经解决,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进行停征或者减征,预期这一授权的具体实施需要大约1个月。而政府部门表示“根据市场时机具体制定出台。”利息税的或停或减将使实际负利率的现状将得到改变,部分资金或将回流银行。受股市、基金火爆的影响,央行发布的2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高达四成的居民倾向于购买股票和基金,是选择储蓄居民的1.5倍,居民储蓄意愿降至6年来最低。利息税减免可能会延缓储蓄存款流向股市。20%的利息税看似很高,但折合成年收益率不过0.6%左右,对于现在股市的存量资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真到那一天,估计股市的震动时间不会太长,震动幅度也不会太大。
1.55万亿特别国债
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周审议批准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财政部表示,在设计发行方案时将会周密考虑、精心设计,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从对冲流动性的实质看,财政发债购汇仅相当于用特别国债替换部分央行票据,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缓解流动性偏多、提高外汇经营收益,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综合性调控政策,不是针对股票市场的紧缩措施,不直接影响证券市场中的存量资金。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之后,将增加人民银行持有的特别国债。由于特别国债可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流通,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在银行间市场卖出特别国债,收回流动性。从宏观调控效果来看,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分析认为,这次特别国债针对流动性设计,虽不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存量资金,而一旦证券外市场流动性得到控制,证券市场的资金势必受影响,这种因素影响股市起伏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经济过热引发加息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之前,国家信息中心4日提前对上半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透析。这份最新经济展望认为,全年GDP增长将有可能达到10.9%的新高,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经济依然看不出放缓的趋势。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加息和取消利息税的建议也被附带提出。由于上半年外贸顺差涨幅过于剧烈,贸易顺差过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核心诱导因素。报告预测,今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6.1%,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在产能过剩矛盾实际已经相当严重但暂时得到掩盖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增长将使未来社会总供求矛盾更加深化”。
7月1日的出口退税调整以及近日央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消息,都在深深的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走势。

股市下跌与经济过热逻辑
一系列的政策,未必全都直接指向股市,但股市这一经济晴雨表,很好的显示了这个国家流动性的动向。政策的落实与奏效都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与预期的政策都对这一市场产生着影响。股市的走向一般都会稍稍的比经济走势快一个节奏,但十几年中国股市的发展是个特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中国股市却经历了漫长的下跌,股市与经济的正相关性没有得到很多好的体现,此次股市下跌是否预示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还是出现正相关,预示下一阶段经济过热压力减缓。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