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调进一步紧缩已无悬念
2007-07-23 10:07:12
国家统计局19日上午公布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0.5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随着敏感数据的出台,预期紧缩政策将紧随其后即将到来……
上半年经济数据远超预期
上半年中国GDP增长11.5%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1844亿元,增长10.6%。
上半年CPI同比涨3.2% 6月份涨幅攀升至4.4%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其中6月份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其中6月份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其中6月份上涨3.4%。
上半年特点社会消费品零售特点是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6月份增长16.0%),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增长14.9%,二季度增长15.8%。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25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519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5.2%和18.0%,其他增长5.3%。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 同比增25.9%
2007年上半年,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中西部地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城镇投资46078亿元,增长26.7%,其中6月份增长28.5%,上半年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投资8090亿元,增长21.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6%。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111亿元和10094亿元,同比增长35.6%和30.2%,均快于东部地区22.3%的增幅。
上半年贸易顺差达1125亿美元 同比增加511亿美元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 农民增13.3%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为多年所少有。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人大财经委认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更为明显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日前举行了第91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
委员们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经济保持了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夏粮再获丰收,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企业效益继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销售持续趋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
委员们认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克服重快轻好的倾向,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更为明显
委员们认为,“三过”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思路、系统配套的办法,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当前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造成“三过”的根源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财政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低收入群众收入增长不快,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要利用当前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解决历史欠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重点解决民生问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
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进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减少进口行政审批,鼓励高新技术及国内急需商品的进口。抓紧清理招商引资中违反规定的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农业、服务业、节能减排等薄弱环节,投向中西部地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要优化贷款结构,做到有保有压,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防止股票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要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认真执行环保、安全、节能等市场准入标准,下大力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要把从严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遏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
统计局暗示将出台紧缩政策
在回答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的第二个问题:“随着6月份的CPI达到4.4%,实际利率为负,这个情况更加严重。您觉得是不是现在有更大的压力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缩小实际利率为负,或者说把它变成正的。”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表示:“我想有关部门可能会根据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根据CPI的变化,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他们会做出他们的决策。”
事实上,相关调控政策已经出台:
8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部分铝产品进出口关税
据财政部网站的消息,为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原材料进口,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8月1日起,中国以暂定税率形式,将电解铝(税号:76011090)的进口关税由5%下调至0%;对非铝合金制铝条、杆(税号:ex76041000)开征出口暂定关税,暂定税率为15%。
银监会为小企业授信再开"绿灯"
近日,中国银监会颁布《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突出小企业授信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授信的特点,强调小企业授信程序可简、条件可调、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利率可浮、责任可分。《指导意见》扩展了小企业授信业务、授信对象和授信主体范围,放宽了对小企业授信资产质量考核要求、授信审核条件、贷款种类、抵质押品范围、担保条件、信用评估标准。
分析认为,以上调控政策相信只是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的初步的调控政策,预计星期五将会有更猛的调控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