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物价水平创新高但仍可控

2007-08-15 09:28:20    

13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5.6%,创10年来高点,此前众多研究机构对CPI的最高预测值只有5.1%。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随着CPI的涨幅一路超过3%,4%,5%,外界对于中国目前经济有没有“过热”的判断出现了分歧,连中央部门之间也有不同看法,这似乎给十七大前的温家宝总理出了一道难题……

CPI上涨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鲜蛋价格上涨30.6%,水产品价格上涨5.4%,鲜菜价格上涨18.7%,鲜果价格下降12.2%,调味品价格上涨4.5%。


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9%。

很显然,粮食,特别是玉米价格的上涨推高了猪和鸡等的饲养成本,进而导致猪肉、鸡肉和蛋价格的上涨。猪肉,作为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类食品,它在CPI 中占的权重在3.5%到4%,其变动对CPI 的影响非常大。此外,猪肉价格的上涨还通过替代效应对其他肉禽价格产生向上的拉动。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情发生提高了养猪的风险,以及06 年中以前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农民减少母猪养殖,进而导致目前仔猪供应速度较慢。

社论难掩温总理之难

7月经济数据虽没半年数据那么吸引人,但焦点集中,就在通胀相关的数据之上。一直对外保持轻松姿态的国家统计局,也有人认为与通胀相关的数据“严峻”。

本周又是中国“经济数据指标周”,从13日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系列7月经济数据。最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于星期一公布;与之相关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定于今日公布;接下来是星期三公布工业增加值数据,星期四公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13日的《人民日报》以《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为题来系统论述当前中央对物价上涨问题的认识。文章认为:总的看,当前中国消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而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

但目前经济界对目前经济有没有“过热”,看法分歧,有认为只是“部分物价上涨过快”,没有通胀;有认为已出现轻度通胀,有认为已现全面通胀威胁。争论主要围绕CPI的指数而行,有人认为要过5%才是通胀,有人认为现在过4%已经很严重,也有人认为温总政府工作报告敲定的3%是科学数据,不能推翻,过3%就是大事。中央部门之间也有不同看法,国家发改委与人民银行、财政部、国税局与统计局,看法与主张就有不同。而现在中央的口径,仍按7月政治局会议的说法,即“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有中央智囊认为,现在物价牵扯的问题有点多,温家宝面临的压力很大。在此之后,前总理朱?基任上,出现通货紧缩,有人认为朱?基的经济政策有误,令朱?基备受压力。这些事温家宝总理曾亲身经历,他应该感到“如履薄冰”。以他近期露出的口风看,他会“一手软一手硬”。首先,在外间猜测他可能执行强硬的紧缩政策上,温家宝将“软”,因为面对全球化经济,全面紧缩很可能坏事。而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民的照顾政策方面,温家宝将很“硬”,将力压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类补贴政策,以稳定物价,减少社会动荡。

物价有望在下半年冲高回落

虽然07 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食品价格攀升,这一点与04 年相比不同,但我们认为猪肉价格涨幅将逐渐减弱,并且在四季度有望回落。

第一,作为猪肉价格领先指标的玉米价格依然在上涨,但目前玉米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在放缓。从期货数据来看,年内玉米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有限。更为本质的决定因素是目前玉米的全球供需预期状况正在改善。7 月份美国农业部的《全球农业供应和需求估测报告》继续上调了06/07 周期末玉米的结转库存和07/08 周期末玉米的结转库存,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库存较前周期下降时,玉米价格会上升。而库存减小量越大,价格上涨幅度也越大。由于目前预计07/08周期末玉米库存较前一周期末出现上升,保守预测,07/08 周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也应该大大低于前一周期。

预计CPI 在下半年冲高回落。三季度同比为4.4%,四季度为3.0%,全年CPI 在3.4%左右。比较粮食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我们认为07 的通货膨胀压力难以超过04 年。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从06 年下半年到07 年上半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总体低于03 年到04年同期。06 年下半年到07 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上涨5.3%;而03 年到04 年同期,全国粮食上涨43.6%。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