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会陷入日本制华的战略图谋

2007-08-27 09:23: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2日在印度议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建立所谓“亚太自由之弧”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印度、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但中国被排除在外。其实早在月初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日本外交官就曾对此大力展开游说行动,结果三国反应消极。而此次印度方面则把目光放在经济合作上,尽力淡化暗含对抗中国论调的看法……

安倍的“亚太自由之弧”

访问印度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2日在印度议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建立所谓“亚太自由之弧”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印度、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国被排除在外。对于安倍的这一构想,连日本媒体都认为在国际社会缺少共鸣,注定随者寥寥。

据路透社报道,安倍此次出访印度旨在促进亚洲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抗衡中国的力量。约有两百名商界人士陪同安倍出访。安倍说:“这一伙伴关系是一种联盟,我们拥有自由、民主和尊重基本人权等共同的根本价值观以及战略利益。”但他没有提及中国。

他还说:“日本和印度以这种方式走在一起,这个‘亚太自由之弧’将演化成一个巨大网络,覆盖整个太平洋地区,包括美国和澳洲。公开和透明将使这个网络中的人、货物、资本和知识自由流动。”“日本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在世界上是最有潜在能力的。强大的印度有益于日本,强大的日本也有益于印度”。

其实早在8月初,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日本外交官就大力展开游说行动,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新的战略对话机制,并和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在马尼拉举行局长级磋商。但是对于日本积极推动的“四国战略同盟”,澳大利亚和印度态度消极,四国间的下一轮磋商连日期都未能敲定。

日本防卫相小池百合子曾在本月9日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举行会谈时提出加强日美澳印四国在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但赖斯则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有可能向中国发出意想不到的讯号,应慎重推进合作”。

更远的,可以追述到去年,安倍在其出版的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就提出了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四国战略同盟的构想。安倍就任首相后,日本政府除了巩固和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外,还全力发展和其他大国的关系。在亚太地区,安倍政府则将结盟对象锁定为印度和澳大利亚。

纵观近期日本政府一连串动作,安倍的这一构想正在加速推进。虽未获认可,安倍政府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对此,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日本自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来,一直都在积极的寻求政治上、军事上更多的话语权,并都是一小口一小口的消磨旁观者的耐心,以助成其最终之实。

另有观察显示,日本锐意跟美、澳、印三国在保安事务上建立更紧密的盟友关系,9月更将会派出海上自卫队到孟加拉湾首次参与美印联合军演。

印度只关心“经济合作”

印度总理辛格22日晚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印日两国决定建立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双方将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印日两国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路线图涉及政治安全、防务合作、全面经济合作、商业领袖论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

安倍在演讲中着重阐述了日本提出的所谓“亚太自由之弧”。媒体分析称,这一“亚太自由之弧”包括中国从东到南外围所有重要国家,“孤立”中国的色彩明显。不过,对于安倍一直热衷的这一“四国战略同盟”,印度一直保持距离,印度方面曾表示,不应该把这一计划当成“零和游戏”。观察人士认为,印度始终坚持多边外交方向,不会为了强化同日本的关系而牺牲同样重要的印中关系。

印度政府虽然也有制衡中国的意思,却不肯为日本利用,印度不会因为得不到好处的同盟,使它失去外交上挥洒自如的功能,所以安倍在经贸方面能给印度多少好处,是重要关键。安倍率领243位日本企业家访印,包括许多有名的大企业,据日本媒体报导,安倍可能宣布一项34亿美元的低利贷款案,为印度兴建工业走廊沿线的货运铁路。据悉,印日两国政府正计划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印度的金融中心和重要港口孟买之间修建一条耗资九百亿到一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通道,其中包括修建运货的线路、发电站,以及扩建港口和机场设施。这显然有利于日本公司扩大对印度的投资。因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进行的调查发现,日本公司之所以至今不肯向印度大举投资,就是因为印度的道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太差。也有分析认为,由于美国与印度已有核能合作协议,日本可能也向印度提出类似的合作建议。

这些好处当然会使印度动心,但在高规格欢迎安倍到访的同时,印度却又明白表示,加强与日本关系并非针对印度与其它国家的关系。那就是说,与中国的关系该如何发展仍应如何发展。

冷战结束后,印度突然发现自己价值大增,俄罗斯仍像前苏联一般拉拢它,美国突然伸出友谊之手,中国也放低了边界谈判的姿态,日本则刻意结交。印度左右逢源,外交信心大增,但毕竟这是时势造成,往远看,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主要还是看印度的国力能增强到什么程度而定。

印度不做出头鸟

其实,日本的“四国战略同盟”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近亲——“亚洲北约”,尽管美国一直忙于组件“亚洲版北约”,但该想法却是由印度学者马达夫•纳拉帕特首先提出的。2003年,纳拉帕特作为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率代表团前往美国,同美国防部的关键智囊——综合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在五角大楼就这个战略构想举行了会谈,并赢得了美方的赞同。因而,纳拉帕特被称为“亚洲版北约之父”。尽管如此,印度政府要想加入“亚洲版北约”,首先要解决是靠近俄罗斯还是美国的难题。若选择后者,对印度而言,将产生巨大损失,至少印度军队很难再顺畅地从俄罗斯进口先进装备和武器零部件,这对印度国防的破坏无法估量。

然而,印度采取了“绕行”策略,即不与拟议中的“亚洲版北约”成员国签订正式的盟约,避免做出选择的尴尬,但暗中却在不断地提升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关系。除同美国的军事合作越来越具有盟国的色彩外,印度也不断同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举行联合演习,还同意新加坡军队在印度境内进行训练。

据悉,今年9月,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将在孟加拉湾海域举行名为“马拉巴尔-2007”的大规模海上演习。此次演习的最大亮点在于参演国已经扩展到了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有评论认为,这似乎预示着这个被称为“亚洲版北约”的构想已初见端倪。

回过头来,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印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中国“龙”还是印度“象”,这两个亚洲大国,注定竞争、合作相伴相生,浅的来看,无论是人口数量方面还是经济增幅上都具有很多的共同点。虽然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但共识已基本形成,两国高层互访日益频繁。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求同存异,合作发展是大局。但另一方面,同为亚洲大国,又是邻居,各自的防范意识自是难免。最近,有消息显示,今年的10月至11月,中印两国陆军将史无前例地在中国境内举行长达两周的反恐演习,这无疑将进一步增进双方互信。

再次来看,安倍此次的“亚太自由之弧”,怎么感觉有点形似“共荣圈”。日本的歪脑筋此次自是得不到其它三国的响应,印度经济正急速发展,纵观各种形势,经济较关键,更何况日本此次访问,就是建立在经济合作的标签上,印度自是不会放过,言外之音“你说你的,经济利益先争取”。更何况现时政治格局比较稳定,各自牵制,把握必要的尺度就可以,没必要“出头”,以防被打。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