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学金融暗示中国经济“近忧”所在
2007-09-03 09:41:12
中共中央政治局28日进行集体学习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结合当前的中国的金融状况,美国次级债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和A股的持续走高,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因而这次集体学习是有所指的……
胡锦涛强调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李伏安高级经济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要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胡锦涛指出,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上面的胡锦涛讲话内容来看,着重讲了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会有很大的影响并加强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监管;着重讲了要用金融工具做好宏观经济的调节工作并退出新的创新性的产品。结合当前的中国的金融状况,美国次级债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和A股的持续走高,这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这次集体学习是有所指的。
美“次级债危机”给中国金融以深刻启示
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的背景下,一场发端于美国市场的次级债震荡正快速发酵并蔓延,上周末逼迫美联储做出“9•11”事件后首次注资举动。经济学家指出,这场震荡目前尚不会酿成危机,也难以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效应,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将越过资本管制等“防火墙”,带来更多的间接影响。美国市场的次级债震荡就其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重要性。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二是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借鉴。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另一成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银监会一直提倡,资产证券化必须基于银行的优质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
三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警示。
四是对中国而言,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这次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警示我们,在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
中央集体学习暗含对当前金融环境的担心
这次美国次级债风暴对中国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成了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中行、交行先后否认卷入“次级债危机”并称,亏损说法无依据。不过根据上市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合计持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总额接近120亿美元,如果说没有这几大银行没有亏损那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另一方面,对于股市而言。此前先后释放的两道利空政策都没能阻止股市前进的步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效用的有限性。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个人直接向境外进行证券投资开始试点;之后,央行宣布存贷款加息。但这两条被视为对A股大利空的消息,完全湮没在股市上涨的步伐中,A股很快超过了5000点。
有人说,中国的楼市的信贷状况其实比美国还严重。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加强对金融的管理显得很为重要。这显示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所表达的意义。因此,这次中央集体学习正逢其时,既衬托出了中央对当今中国金融形势的担心,也表达中央治理金融的决心。
胡锦涛强调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李伏安高级经济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要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胡锦涛指出,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上面的胡锦涛讲话内容来看,着重讲了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会有很大的影响并加强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监管;着重讲了要用金融工具做好宏观经济的调节工作并退出新的创新性的产品。结合当前的中国的金融状况,美国次级债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和A股的持续走高,这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这次集体学习是有所指的。
美“次级债危机”给中国金融以深刻启示
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的背景下,一场发端于美国市场的次级债震荡正快速发酵并蔓延,上周末逼迫美联储做出“9•11”事件后首次注资举动。经济学家指出,这场震荡目前尚不会酿成危机,也难以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效应,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将越过资本管制等“防火墙”,带来更多的间接影响。美国市场的次级债震荡就其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重要性。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二是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借鉴。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另一成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银监会一直提倡,资产证券化必须基于银行的优质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
三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警示。
四是对中国而言,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这次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警示我们,在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
中央集体学习暗含对当前金融环境的担心
这次美国次级债风暴对中国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成了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中行、交行先后否认卷入“次级债危机”并称,亏损说法无依据。不过根据上市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合计持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总额接近120亿美元,如果说没有这几大银行没有亏损那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另一方面,对于股市而言。此前先后释放的两道利空政策都没能阻止股市前进的步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效用的有限性。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个人直接向境外进行证券投资开始试点;之后,央行宣布存贷款加息。但这两条被视为对A股大利空的消息,完全湮没在股市上涨的步伐中,A股很快超过了5000点。
有人说,中国的楼市的信贷状况其实比美国还严重。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加强对金融的管理显得很为重要。这显示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所表达的意义。因此,这次中央集体学习正逢其时,既衬托出了中央对当今中国金融形势的担心,也表达中央治理金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