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不能承受的能源安全之重
2006-11-15 09:49:44
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又发生了电监会又公布《电力并网互联争议处理规定》、三大电力巨头人事调整等事件,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高调启程。然而国家电网公司却在这时不遗余力地推进“特高压”项目,这不但与电改政策相抵触,而且将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电力改革中的不和谐音
2002年国务院曾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一般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其中明确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
在今年11月初国务院确立的电力改革的三个主要任务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其次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此次通过的《意见》基本上是贯彻2002年的“5号文”精神。
而国务院“5号文”要求和目前政府在推进的,都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其基于的理由首先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高目标,其次是要形成和确立电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按照政府规划,一旦区域电力市场成熟,国网即与区域电网“分家”,弱化国网公司能够调配的输配电资产和电能交易将非常有限。但是这一两年来,国家电网的一系列举动却壮大了其垄断地位,例如其上收各省电网主要资产等行为。而引起争议最多的就是——建设联结各大区域电网的特高压线路。
“特高压”背后的垄断地位和收益
10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和山西、河南、湖北同时召开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誓师动员大会,拉开了其推进特高压项目“试点”的序幕。
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全国铺开特高压交流电网,全国一张网的状况即宣告形成,1000千伏的特高压会使目前区域电网的500千伏网架解列成为配电电网,从体制上、技术上彻底堵死了区域电网公司的发展之路。国家电网的全国垄断即在技术上达成,这与“5号文”确定的发展区域电网、实行输配分开的目标可谓南辕北辙。
据了解,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设想的特高压电网项目十分庞大:特高压的网架将覆盖南到广东电白,北到黑龙江呼盟,西到云贵高原,东至上海,形成全国联网“一纵四横”的格局。按照这个计划,全国特高压电网的总投资额将达4060亿元,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电力建设项目。据有关专家测算配套动态投资将达8000亿元,总投资相当于3到4个长江三峡工程项目。特高压给国家电网公司带来的不光是完全的垄断地位的诱惑,更是其巨大收益的丰收。
“特高压”项目何时叫停?
虽然如同国家电网所称的,特高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线损,节约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是,人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它的风险性,在国家能源安全的最高利益面前,它与区域电网相比显得不是足够的“安全”。
如果是区域电网,一旦有事故出现可以很快把事故危害缩小到较小的范围,不会造成全国范围的电网瘫痪。像美国就分成中东西三大块和德州电网,都是直流背靠背,容易切断;而且三大块分成十个安全区,进行独立管理的运行。但对特高压来说,交流里面任何一个部分发生自然灾害,或是人为操作的失误,危害就会很快波及全国,造成大范围断电,后果不堪设想。今年的华中电网河南“7·1”大停电事故就是最好的例证。
研究员认为,在权衡“特高压”项目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时候,首先考虑应该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其次才是考虑它的经济性。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国外的相关技术研究远超过我国,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大规模的上马应用。值得为了要争得如国家电网公司所宣称那样取得“世界头一份、独一份”,而承当巨大风险吗?特高压项目的试点工作当前正在一片质疑声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它离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叫停或许还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