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电通吃全球,中国能否幸免?
2006-12-26 10:02:34
2006年是日本核电企业在全球发展的关键一年,通过国际市场的“合纵连横”,日本企业在核电领域实现了通吃世界的局面,这使得中国核电建设无论如何必须使得日本企业参与其中,而自身已经拥有核电技术的中国,对这样局面形成的过程是应该认真考察并重新选择……
日本核电企业通吃全球
今年我国电力行业的一件大事是对两家国际核电制造商的最终敲定。12月16日,日本东芝旗下西屋公司终于胜出法国阿海珐,获得了在中国建造四座核电站的合同,合同金额为80亿美元。
虽然双方争夺的结果甚至被解读为与中法和中美关系的缩影,不过其实无论是哪家公司胜出,日本企业都会是最终的收获者。因为经过多年的准备和日本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今年的一系列动作,使得国际核电技术市场已经形成了东芝-美国西屋、三菱重工-法国阿海珐、日立-美国通用垄断世界核电市场的格局,无论是哪家胜出,均能让日本企业获得巨大订单。这意味着日本企业不光在中国核电市场的争夺战中拔得头筹,他们还将通吃全球核电市场,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最大赢家。
国际核电市场转暖下日本的四处出击
在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表明,到202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总量将从目前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4%上升到4%。中国核电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意味着未来15年,平均每年要新建2-3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而在国际市场上,核电也开始了转暖甚至升温。1979年美国发生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后,曾冻结了新核电站的建设,但布什政权在原油价格飙升以后,也开始重新考虑核电站的建造。日本也已经延长了核电站使用年限,并重新审视了核电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全球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面前,各种新能毕竟只是小修小补,只有产能巨大的核发电厂才是缓解各国能源紧缺的第一选择。
而日本企业在预见这种趋势后,迅速调整了国际战略,在今年展开了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最终形成了日本三大厂家与美国、法国企业联合的三足鼎立态势。
2月6日,东芝第一个点燃了跨国联合的导火索,当时日本媒体透露了东芝方面要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西屋公司的消息。最终9月28日东芝对西屋的收购已经通过了美国《反垄断法》,东芝出资41.58亿美元,掌握了西屋的77%股份。东芝原来并不具备压水堆型核电技术,在完成对西屋的收购以后,东芝本身便掌握了所有主流核电技术,既能在经济性比较好的沸水堆方面进一步发展,又有了争夺压水堆市场的杀手锏。
继东芝奋力抢夺压水堆技术之后,10月19日,三菱重工与法国阿海珐签订了在核能方面合作的备忘录。备忘录称,“三菱重工将与阿海珐在财务、人力资源上合作,共同开发第三代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两家企业的合作包括了资材的采购、电站的服务、燃料循环使用、新型反应堆的开发等等。”阿海珐在全世界有40个生产基地,有上百个销售点。三菱重工是反应堆、发电设备的重要制造厂家,两者合作后,自然具有了十分巨大的压水堆型核电站的建造能力。
紧接着日立在11月中旬宣布与美国通用在核能商业领域开展全球范围的联盟合作。日立在核电方面的年销售额为14亿美元,通用的核电年销售额也有10亿美元。日立公关部表示,日立将与通用在2007年上半年缔结合作协议。日立与通用的具体合作内容是,日本的新公司以日立的核能事业部门为主体,日立出资80%以上,通用出资近20%,成立新公司。新公司负责日本国内的核能业务、世界市场上的核能设备设计、开发及制造。日立与通用在美国成立的新公司,则以通用的核能部门为母体,日立出资40%,通用出资60%,负责日本以外的世界市场的核能工作。
于是到了2006年11月底,以日本企业为主的国际核电技术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终于形成:日本东芝-美国西屋、日本三菱重工-法国阿海珐、日本日立-美国通用。
日本企业在与美国、法国企业结合后,其争夺市场的能力有了极大的增加,形成了统吃全球绝对垄断。
技术引进的隐患与自主创新的资本
尽管西屋的AP1000技术被认为是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第3代压水堆技术,但该技术还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个合同之后继续与西屋公司合作,很可能意味着日本人将掌握我们核电发展的命脉。尽管目前得出这样的结论尚且有些武断,但如果中国仍坚持技术全面引进的策略,必将造成中国核电发展的空心化局面。
目前国际核电界研究的第四代核电反应堆堆型主要包括革新和安全的压水堆以及高温气冷堆等六个堆型。中国多数核电机组均采用了压水堆技术,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第四代压水堆设计研究的正式立项。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清华大学核研究院则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由欧洲主办的一份国际权威核电期刊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NED)早已于2002年10月正式将清华大学核研究院的高温气冷堆认定为第四代核电反应堆。
其实甚至早在1994年,清华大学核研究院便成功进行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核安全演示,被当时参观的美国人称为“一个安全性上的真实神话”。因为在任何事故情况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的和机器的干预,这个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核学会前任主席克达克先生对清华核研院的这一安全演示给予极高评价:中国这个满功率运行的球床模块式实验反应堆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座,它的技术及安全水平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希望从这个实验堆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自己既然已经有这么先进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在目前强调“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在今后一个合适的机会,放弃日商的引进,全面转向依靠我国已有的核技术,才是中国未来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