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顺应民意下调油价依然难逃窠臼
2007-01-16 10:04:00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业界对此次调价的评价均为“顺应民意”。不过继续沿用之前的国家行政手段调节油气价格的做法,仍然只是权宜之计。而倍受各界关注的,直接决定油气价格变动的“油气定价法”并没有出台,多少还是让市场在为此次的降价拍手欢迎的同时,多了几分期待和猜测……
顺应民意:发改委下调油气价格
停摆多时的中国油价调整表14日终于对外呈现最新数字:国家发改委决定,自当日零时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人民币 ,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人民币。这是时隔近20个月之后,中国油价的第2次向下修正。而此前国内此起彼伏的“跟涨不跟跌”的舆论质疑声,令这次油价调整似乎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纵观2006年中国油价调整,可以分为两个时点,分别为3月下旬和5月下旬,而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2005年,中国共调整了6次油价(包括1次降价)。2006年下半年始至今,亦是国际油价掉头向下的半年多时间里,但中国一贯持之的“小步快走”调价战略却一直按兵不动,给舆论沸腾的外界划上了一个大大的且耐人寻味的顿号。事实上,自去年7月开始,“高空跳水”的国际油价已经给了国内“看跌派” 充足的论据和最好的措辞,而2007年新年之后国际油价跌破55美元大关,创下19个月来的新低,更是令岿然不动的国内油价招来口水无数。
按照发改委的规定,汽油零售基准价按照出厂价格调整幅度等额下调。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供系统外社会成品油零售企业的汽油批发价仍实行差率管理。在执行配送制的地区,批零差率不得小于4.5%;未执行配送制的地区,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考虑运杂费因素合理确定批零差率的低限。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及社会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上下8%的浮动幅度内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而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汽油(标准品,下同)出厂价格每吨由5200元调整为4980元,每吨下调220元。其他非标准品出厂价格由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品质比率确定。供铁道、交通、民航等部门专项用汽油价格在供军队用油出厂价基础上,在上下8%的浮动幅度内,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参照同期市场零售价浮动水平协商确定。
下调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90#汽油零售基准价格表
单位:元/吨
实行一省一价的地区 |
暂不实行一省一价的地区 | ||
北京市 |
5650 |
呼和浩特市 |
5455 |
天津市 |
5440 |
南京市 |
5425 |
河北省 |
5440 |
杭州市 |
5455 |
山西省 |
5505 |
合肥市 |
5460 |
辽宁省 |
5440 |
福州市 |
5490 |
吉林省 |
5440 |
南昌市 |
5460 |
黑龙江省 |
5440 |
长沙市 |
5455 |
上海市 |
5455 |
成都市 |
5645 |
山东省 |
5450 |
重庆市 |
5630 |
湖北省 |
5465 |
贵阳市 |
5605 |
河南省 |
5460 |
昆明市 |
5635 |
海南省 |
5575 |
西安市 |
5425 |
广东省 |
5515 |
西宁市 |
5395 |
广西自治区 |
5575 |
|
|
宁夏自治区 |
5445 |
|
|
甘肃省 |
5425 |
|
|
新疆自治区 |
5235 |
|
|
注:表中北京市汽油为质量符合车用汽油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38-2004)的油品。
遵循规定:各地油价纷纷下调
发改委的规定下发后各地均按照“各成品油经营单位可以零售基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浮动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格”的规定,进行油价的调整。
北京:北京市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为:90号汽油每升4.59元;93号汽油每升4.90元;97号汽油每升5.22元;98号汽油每升5.81元。
上海:市内各大加油站已在13日下午陆续接到相关汽油产品下调通知,并要求严格按照通知于14日零时开始执行新的油汽价。目前市内各加油站已经翻新了相关油价的牌子。按照加油站的计价牌显示:93号汽油由原来的4.92元/升下调为4.76元/升;97号汽油由5.21元/升下调为5.05元;98号汽油由5.76下调为5.6元/升,下调幅度均为0.16元。
广州:广东各标号汽油零售价格已从零时起均下调,其中90号汽油降价0.17元/升,93号汽油降价0.19元/升,97号汽油降幅最大,每升降0.20元,柴油价格暂不调整。除此之外,广东省规定:省内液化气出厂价格按照与汽油出厂价格保持0.83-0.92:1的比价关系相应下调,下调后的价格也是从自零时起执行。
风雨前奏:下调前市场狂抛柴油
实际上,在此调价之前,业内已经得到风声,一些反应快的人已在抛出手中的‘货’,国内部分囤积油品的石油企业也大量抛售手中的油品。在过去两年中,每逢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的前夕,国内市场都会掀起一股‘油品囤积风’,部分加油站甚至为迎接涨价而变相停业,结果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性‘油荒’的出现。此次,面对着降价风声的影响,石油单位开始大量抛售。受抛压影响,0号柴油最近跌得比较厉害。国内市场上的柴油批发价至11日已跌破5400元/吨,而就在几周前,柴油批发价还维持在5500元/吨以上。
根据我国现有的成品油价格政策,汽、柴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再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目前,我国各地的柴油零售基准价约为5000元/吨。但一般民营油企真正要在市场上拿到柴油,常常需要付出5500元/吨以上的价格,最高时甚至达5800元/吨以上,远高于零售价。这就是中国成品油市场批零倒挂的由来。初步测算,国际柴油如果到国内的话,价格约在4600-4700元/吨左右,而国内市场价格却高达5400-5500元/吨,比前者低了七、八百元之多。油品‘囤积者’不愿到时蒙受损失,忙于抛货也在情理之中。
曙光乍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为时不远
此次油价下调虽然顺应民意,但依然难逃政府定价的窠臼,依然属于技术性调价的范畴。如果把放宽视野不难发现,舆论聚焦热议多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并未随这次降价消息同步推出。在去年年底中国全面开放成品油市场的大背景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一朝不出,这些技术性上调或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做法便只能停留在“权宜之计”的层面上,调控方也无法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型。
事实上,与调控当局此次调低油价的谨慎步调一致的是,牵动各方利益的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宏阔深远、影响面众,谨慎稳妥推进亦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过山车式的国际油价运行曲线并不足以对油价调整做出支撑,这亦是中国调控当局选择在国际油价连续10多天稳定在60美元之下时才出炉调价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54-55美元之间甚至更低的话,那么成品油定价机制就将面临最好的出台时机。这也是去年发改委成都会议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路:当国际油价跌至50-55美元/桶将是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最佳时机。国际油价低的时候,接轨会比较顺利,不会因为价格的大起大落而引发社会震荡。而一旦油价重新涨上去的话,国内又需要等候比较长的时间,各用油机构也可能出现问题。
但有关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庐山真面目”当下并未揭开。有关定价机制的方案,最早的一个版本是去年一季度发改委广州会议时曝光的征求意见稿,此后,新机制数易其稿,至去年10月发改委召开成都会议期间再度提交业内讨论。而依照去年12月的最新说法,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这种定价机制在业内俗称“原油定价法”。在去年10月发改委召开成都会议后,原油定价法几乎被认为是得到了发改委认可的方案。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也有瑕疵。如果按照这种方案,中国以三地油价为基准的话,这种定价就很容易被外界“忽悠”——因为在实际交易中,很少有买家会按照纽约油价等基准价到现货市场买油,这种油价通常的情况是有价无市。
因此,中国油价调整之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值得期待。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11日,商务部网站称:本月底,中国有关部委及三大石油巨头等相关企业将聚首全国石油市场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能否催生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为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