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再成美俄角斗场
2007-10-19 09:50:37
10月12日和13日的俄美“2+2”会谈未能取得具体成果,随后俄总统普京赴德与德总理默克尔会晤讨论美在东欧反导系统,16日,普京抵达伊朗开始了俄最高领导人二战后首次伊朗之行。同期,美国国务卿赖斯正积极推动中东和会,而这背后体现的无疑是俄美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博弈……
俄美“2+2”会议无果
今年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围绕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不断角力,致使双方关系紧张。10月12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亲赴莫斯科参加首次俄美“2+2”会谈,并正式启动两国间的“2+2”会谈机制。
从美国外交惯例看,由外长和防长共同参加“2+2”会谈通常只在盟国间举行,例如美日安全保障会议、美澳安全保障会议。可以看出,美国方面希望能够通过高级别的“2+2”会谈化解同俄罗斯间的分歧。不过,美国打算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严重威胁俄国家安全,触及俄方底线,俄难以就此做出让步,因此会谈无果而终也在外界预料之中。
通常,国家元首在双方官员进行实质性会谈之前的接见,都会说一些祝福性话语,并不会涉及会谈内容。但普京却单刀直入,
给美国的两位阁员来了个“下马威”。因为普京据说要接一个“十分紧急”的电话,赖斯和盖茨在苦等了49分钟后,才见到了普京。接见一开始,普京马上表达了俄方的不满:“我们也许在某一天决定将导弹防御系统建立在月球上,但由于你们实行你们的计划,我们可能会在此之前失去达成协议的机会。”普京还警告说,如果1987年签署的《美苏关于销毁欧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不能扩大到限制其他拥有导弹的国家,俄罗斯可能不得不被迫退出。
俄美关系错综复杂,不少矛盾是历史的也是结构性的,希望通过一次高层级会谈就达成令人满意的成果并不现实。双方同意在未来六个月内再次举行“2+2”会谈,就导弹防御系统、伊朗核问题等继续展开磋商。下次会谈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从现在情况看,美俄双方依然处于一种现实的“分歧圈”中。美俄之间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必将经历长期的过程,未来的会谈双方能否达成妥协,目前还无法预期。
普京伊朗之行要重树威信
俄总统普京16日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这是60多年来俄罗斯领导人首次访问伊朗。在与内贾德举行会面后,普京邀请内贾德前往莫斯科访问并举行进一步的会谈,内贾德对此欣然接受。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加大对伊朗制裁的呼声正越来越高。普京此前表示,他将代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5+1小组成员国德国与伊朗就核问题进行协商。另外,由俄罗斯承建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也将成为两国领导人会谈的重要议题。作为伊朗境内首个核电站,这个项目几经拖延,至今仍未完工。俄罗斯方面指责伊朗拖欠工程款,但伊朗方面认为俄罗斯在西方压力下故意拖延工程进度。
据悉,普京此次伊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出席会议的还有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伊朗等国领导人。因为怀疑伊朗有制造核武的野心,美国方面一直不肯排除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对此,普京在16日的峰会上明确表示:“我们不应该有在这一地区动武的念头。我们需要形成一致意见,即不可以利用里海沿岸某个国家的领土来进攻别国。”此言可看出普京警告西方国家勿攻伊朗并表示支持伊和平核活动。分析认为普京访问伊朗表明俄罗斯希望用“伊朗牌”来抗衡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并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对于俄罗斯来说,无论是伊朗进一步受到制裁还是受到武力侵犯,都将有损于俄在伊朗的既得经济利益乃至俄战略空间。
在出席第二届里海沿岸国家峰会的开幕式上,俄伊两国领导人率先向美国发出了警告。普京表示,他坚决反对一条绕过俄罗斯的石油输送管道,虽未直接提名,但明显是指美国。因为切尼曾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与哈签署了一项原则性协议,将新建一条穿越里海的输油管道,从而绕开俄罗斯。普京还强调,里海国家不应该允许“其它外国”将自己的领土用作针对本地区国家的军事目的。这被解读为又是指美国,因为美国一直试图在阿塞拜疆设立长久的军事基地。内贾德则也提及了将“外部势力”排除在里海圈之外的重要性。他说:“里海属于里海沿岸的国家,只有里海地区的国家才可以在里海中行驶船只、有军事存在或设立军事基地”。作为二战以来首位访问伊朗的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普京的伊朗之行被认为“具有历史意义”。
美国力推中东和会恐难有所成
从14日开始,美国国务卿赖斯开始新一轮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她先抵以色列,与以总理、国防部长、外长等人会谈,然后赴巴勒斯坦会晤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等巴方领导人,此外赖斯还访问了埃及,并会晤约旦国王阿卜杜拉。
赖斯这次中东之行的中心任务是为由美国倡议在11月召开的中东和会“造势”,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国家参加会议。同时,赖斯希望通过在巴以之间的斡旋弥合双方的分歧,以期会议能够取得成功。不过,以现在的势头看,赖斯自己心中还没底。虽然她宣布巴勒斯坦建国的时刻已经到来,两国解决方案有利于巴以双方,也符合整个中东和美国的利益,但她又表示,不要指望我
的中东之行能够带来多少突破。
赖斯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自谦”,而是她对形势判断后做出的客观结论。因为,围绕着中东和会,中东国家心态复杂,态度各异。伊朗13日公开呼吁抵制这次会议,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强调这样的会议旨在“拯救”以色列,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美国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将它的意志强加给巴勒斯坦人民。”
其次,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会议也不抱太高的期望。阿盟认为阿拉伯国家需要的是在国际机制框架下的会议,而不仅仅是美国一家操办的会议,称这样的会议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只会为“廉价承认”以色列铺路。叙利亚已公开表示不会出席这样的会议。连当事的巴勒斯坦也认为会议目标等不明确,要求美国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澄清。巴一位高级官员甚至警告说,如果不能就关键问题事先达成一致,他们宁可不出席会议。
作为美国战略盟友的以色列自然对和会最为积极,但对会议预期也有所保留。就在赖斯到达前,以总理奥尔默特任命女外长利夫尼作为与巴谈判的团长,届时出席中东和会。但奥尔默特说,中东会议本身并不能取代与巴勒斯坦进行的双边谈判。利夫尼也警告不要太快达成任何协议。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利伯曼则直言不讳地告诉赖斯,11月份召开中东和会“将是一个错误”。
从这个意义上说,连以色列也有些不买美国的账。同时,以色列最近征收巴勒斯坦人土地建造犹太定居点的做法,也引起了美国的不满。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赖斯在与以领导人会谈时,强调以色列征用巴人土地“影响了美国在巴以间的促和努力,尤其是影响了美国对建立两个毗邻国家的承诺”。赖斯因此要求以色列对巴方要“有所收敛”,但她同时强调,美国不会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让它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此这般,赖斯此次中东之行的成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此外考虑到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16日美国军方对媒体说,美国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实施从伊拉克部分撤军计划。目前驻扎在迪亚拉省的美陆军第1骑兵师第3旅将于12月回国,成为驻伊美军被削减的第1个作战旅。该旅回国后,美国将不再派出新的部队予以替换,而是让目前负责邻省的另一个作战旅兼管迪亚拉省,驻伊美军作战旅的数目将由20个减少到19个。即使如此,美国正从军事方面缩减力量以缓和局势,而巴以问题解决也非一日之功。传统对抗中的俄罗斯,今年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步恢复,军事扩张再进一步,包括日常的战略轰炸机巡航等等。俄美角力中东格局再次明朗了起来,而此次普京伊朗之行,显然是借力打力,手段很是高明。具体到伊朗的核问题,仅靠几次会谈显然难有改变,而中东的战略地位,也注定了它将是世界各大国的角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