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国GDP将超德国

2007-10-30 00:04:41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德国的坦途中,这几乎是近来媒体最热门的财经新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16.6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大国可能性极大。但从整体来看,中国实现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还任重道远……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料中国GDP年底追上德国
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27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超过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预计全年的增长幅度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2003年以来,中国GDP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最近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中共建政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劲、最稳健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段时期。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相继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四位,德国居世界第三位。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与德国的水平相当。事实上,《德国之声》认为,很可能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德国。
数据显示,到9月底为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GDP)16.6万亿人民币,合约2.2万亿美元。去年,GDP总值21.08万亿元人民币,合约2.7万亿美元,已和德国2.3万亿欧元(合约2.86万亿美元)一步之遥,而由于欧元走强及金融动荡,预料德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仅超过2%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德国去年经济实力仅次美国(13.2万亿美元)及日本(4.4万亿美元)。今年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率都在11%以上,德国最乐观估计不到3%,显示今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是确定的事。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名誉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说,假设2020年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美国年增长2.9%,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更将超越美国。
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25日也表示,中国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二十年时间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的四成多。从这一增长速度看,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没有太大困难。他认为,2000年到2006年,中国人均GDP已由7858元上升到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的人均GDP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按人均GDP翻两番的要求计算,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42.3%。也就是说,中国用6年时间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的四成多。从这一增长速度看,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没有太大困难。
德国冷静看待GDP被中国赶超

德国媒体对此事十分关注,但几乎所有报道和评论都比较客观冷静,没有出现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德国认为没有必要为中国GDP快速增长感到担心,并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德国的出口。

《世界报》评论说:“虽然欧元汇率强势有可能推迟中国GDP总量赶超德国,但是德国从心理上可以和世界第三告别了。但从经济角度看,这种告别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国民经济带来的福利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尽管中国经济一直在赶超,但就人均GDP来看,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工业国家,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6倍。”

此外,德国还把中国GDP的超越看作一种机会,想从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获益。《每日镜报》援引全德工业联邦联合会(BDI)执行主席克劳斯•布劳尼希的话说:“与中国相比,我们是个小国。如此之小,以至于德国连世界出口冠军的头衔在不久之后也将让给中国——专家预计最迟在2009年。世界冠军还是世界亚军,这并不起决定作用。”布劳尼希认为,重要的是,德国同竞争对手们相比自己也要增长。德国出口今年将增长10%。德国迄今一直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中获益。《金融时报》则援引德国批发和外贸联邦联合会主席博尔纳的话说:“我们的顾客越富有,对我们来说越好。”

德国媒体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带来一些问题,需要控制。《法兰克福汇报》的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但是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危险:目前中国的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拉大。”《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说:“在德国,人们没有必要对中国新的经济数字感到吃惊。实际上,应该感到担心的是中国自己,因为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繁荣超出控制。……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强硬手段给投资者的狂热降降温。否则,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持久危害。”德国媒体认为,作为不久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中国将要求在国际经济问题上增大发言权。《世界报》认为,“欧洲、美国和日本私下讨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问题的时代将过去了。”

中国GDP将超越德国须防头脑过热

尽管GDP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但我们更应关注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这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从我们的增长结构来看。在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我国经济这些年保持高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总体来看,我们的生产、出口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的还是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产品附加值低,对环境破坏严重。如果扣除生态成本和生产浪费成本,过去20年我国真实的国民财富将缩水22%,GDP实际年均增长率仅6.5%。

而相比之下,已经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德国,在经济发展中早就开始注重节能环保,通过政府补贴、强制规定等推动能源产业结构向绿色能源调整。据德国经济部统计,从1991年~200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但同期矿物能源的消耗却不断降低。2002年又出台《节省能源法案》,全力推动家用电器、汽车、建筑等行业进行节能新突破。同时对传统能源消费征收生态税,所获资金用于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规划到2025年风电要占国内电力总用量的25%,到2050年要占到50%。在政策鼓励下,德国目前在利用绿色能源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大增。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发展风电以来,德国已经安装近1.3万个风力发电机组,总功率超1万兆瓦,占到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1/3之多,其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已经取代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利用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近年来已减少170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弥补陆地风力的不足,目前德国已经开始设计利用更强劲的海洋风力资源,计划到2030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安装发电总功率超过2万兆瓦的机组,覆盖2500平方公里海域,为德国每年提供800亿千瓦时的绿电。风能行业高速发展,也为德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其风电设备已有1/6用于出口,销售额每年增长40%,去年已达35亿欧元。在高度注重环保的有序发展中,身处成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德国,经济能保持2.5%或2.8%的稳定增长,已经非常难得。与我们经济增长10%相比,简单从数字上看,是慢了不少,但其质量却远在我们之上,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也占得了先机。

另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目前我国与德国也相差悬殊: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约为2000美元,只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则高达3万美元~4万美元。因此,从人均数字来看,我国GDP总量超过德国,也不可盲目乐观。

再从GDP增长对民众福利的贡献来看,我国也还有一段长路要走。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仍属于新兴市场,地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大量农村人口发展、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而德国已经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民众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负担相对较轻。

中国GDP即将跃居世界第三,是重要成就,值得庆贺,但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尽快提高我国GDP的质量。目前,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注重环保,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绿色能源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但从整体来看,实现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还任重道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