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明确2007经济工作六大重点

2007-01-31 09:38:05    

从国家发改委昨日(29日)举行的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主要特点是: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连续第三年丰收;重点装备制造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环保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利润全面增长

从国家发改委今天(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销售收入利润率6.09%,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纺织、轻工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3.63%4.81%,提高0.20.23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

据发改委介绍,2006年,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其中四个季度分别为16.7%18.1%16.2%14.8%。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新增利润过于集中于上游行业的状况明显改善,煤炭、石化、冶金、有色、建材五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部新增利润的51.1%,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销售收入利润率6.09%,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纺织、轻工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3.63%4.81%,提高0.20.23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

同时,宏观经济运行支撑条件明显增强。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状况明显缓解。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年末全社会煤炭库存1.44亿吨左右,其中直供电厂存煤2411万吨,基本处于正常水平。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进一步好转,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拉限电条次、损失电量同比分别下降97%82%。成品油供应虽然绷得较紧,但在周密组织下基本保证了市场供应。华南、华东等地区运输紧张状况缓解。国家铁路货运量24.4亿吨,同比增长5.8%

另据发改委介绍,2006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依法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00多处,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电解铝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绝大多数企业已使用先进的预焙槽技术。水泥行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迅速,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重点行业节能降耗稳步推进。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差别电价政策、调整外贸和税收政策,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重点行业能耗有所下降。据行业统计,电力行业供电煤耗366/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千瓦时。三大石油公司预计全年节约能源350万吨标准煤,节水1亿立方米。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下降5.7%18.9%;重点企业吨铝综合交流电耗14578千瓦时,下降55千瓦时。

工业产品出口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9%,高于总体出口增幅1.8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联合收割机、石油钻采设备、小轿车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增速高于一般产品增速。煤炭、未锻轧铝等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年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22.9%,比上年减缓3.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均有所提高。西部地区在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等政策的支持下,保持了较快增长;中部地区积极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速度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稳步推进。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煤电油供需仍紧张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支撑条件明显增强,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总体仍较为有利。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朱宏任指出,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受结构不合理、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今年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很多挑战。一是轻重工业 增长结构不均衡。2006年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8个百分点扩大到4.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如不尽快扭转,将加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二是部分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依然较大。钢铁行业现有落后产能约1亿吨;在现有水泥产能中,立窑等落后产能仍有约6.8亿吨;现有焦化、电石、铁合金生产能力中,约有50%达不到市场准入标准;电力行业中仍有一些不符合准入标准、落后的小火电机组在运转。三是高耗能行业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今年部分地区电力将出现富裕,必须警惕高耗能行业扩张出现反弹。四是节能减排的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煤电油运供需形势在继续缓解的情况下仍存在区域性、时段性紧张。2007年,预计煤电油运供求总体趋于平衡,煤电油运的问题将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煤炭供需形势进一步趋缓,电力紧张局面基本得到缓解,但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差拉大、电网建设滞后、安全生产、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仍存在。成品油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铁路运力总体依然偏紧,今年除大秦线、侯月线扩能7000万吨外,主要干线没有新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量的难度很大,东北、西北、西南等地铁路运输仍较紧张。

此外,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随着前几年新建扩建项目陆续投产,加之经济运行支撑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些行业产能释放的规模持续放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仍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去年原油、有色金属、钢材价格均经历了较大波动,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经济平稳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容忽视。三是出口贸易摩擦的形势更趋复杂。我国一些大宗出口产品频频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其贸易保护 手段更趋多样,我国企业应对难度不断增加。

 

国家发改委明确2007年经济六大工作重点

国家发改委表示,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2007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高。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落实和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支持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以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为重点,优化商品出口结构,促进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