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请您远离奢侈文化!

2007-02-27 11:59:18    

每到诸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在电视新闻中,可以看到城市出现的居民购买奢侈品牌趋势增加的财经报道。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中国奢侈文化的发展,的确是快速和出人意料的。根据高盛2005年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2004年中国顶级时尚品牌的消费额已占到了全球的12%。有社会文化批评家尖锐地指出,“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中国提早呈现奢侈消费征兆”……

 

奢侈概念借经济大潮进驻中国

顶级奢侈品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因为在中国一个强大的财富阶层正在崛起,它是奢侈生活方式得以风行的最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这些现代化大都市,都曾举办过一个个“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世界顶级奢侈品展”,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享受的巨大想象空间,吸引了众多当今所谓新贵阶层的光顾,为奢侈品文化的宣扬,为当代的一种物质伦理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的一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先从改变观念开始的。当国外顶级奢侈品牌纷纷进入中国的时候,当面对着炫人眼目、撩拨欲望、萌生梦想、充满魅力的各种奢侈品的时候,国人固有的关于奢侈的观念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对奢侈品的观念、认识也在不断改变。

国人可以以开放、宽容的态度迎接着一个个来自国外的世界著名奢侈品落户中国。关于奢侈消费推动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的图书在出版。一个个以“奢侈”文化命名的介绍奢侈品、奢侈生活享受的网站迅速建立。财经媒体以“财富”和“奢侈”作为栏目宣示一种新的、时尚的生活方式。“奢侈”不再是腐化、浪费、堕落乃至罪恶的代名词,而是包含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甚至有人喊出了“拜金有理,奢侈无罪”的享乐主义的口号,准确地诠释了人们不遗余力追求奢侈消费的心理动机……这些基本上就是现在流行的奢侈文化的主要思想和行为。

 

奢侈乃是文化与生活方式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一般是这样定义的,它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奢侈”一词,往往是与成功的品牌、过硬的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乃至历史积淀、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奢侈品高昂的价格。应该这样理解奢侈文化,它不仅仅是昂贵的价格,耳熟能详的品牌,奢侈背后有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奢侈品的精神价值超过了标签价值、使用价值。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者在《奢华,正在流行》一书中指出:奢侈生活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生活的紧张压力,是人们成功时的奖励品或失意时的慰藉;在商业社会,奢华品牌能够帮助人们建立、维系、加强他们与朋友、工作伙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而具备探索追求特性的奢华品品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让人们能够尝试新的体验,学习更多的文化和思想,扩大他们的视野;全方位的奢华主义也能够帮助人们表达个人生活风格,表明他们的个人兴趣,并引发他人的崇拜和羡慕。

历史上,人类从未曾停止过对奢侈的伦理道德的哲学思考。一直以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游走于禁欲、禁奢和纵欲、奢侈之间,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从未停止过赞成奢侈、享乐还是否定这种恶的思想理论的激烈交锋。但是迄今为止,禁欲、禁奢和奢侈、纵欲的鸿沟依然巨大……

 

中国需要奢侈文化吗

就当下的中国社会而言,我们是否真的到了奢侈品消费时代?我们是否需要奢侈文化?我们常说,奢侈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带来物质文化消费的冲动,另一方面它却又带来了对人类伦理道德文化底线的冲击和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对当今奢侈文化抱有一个清醒而理性的态度,这把“双刃剑”就可能伤及我们的文化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健全。

一位西方伦理学家说,对快乐地过着那些奢侈的生活,应该多一些预见的智能和警醒。因为“事实上那里有两个阶层:一个生活在富足之中,而另一个阶层,它的贫困许多人并不知道……巨大的社会区别存在于多余的富足和贫困之中”。奢侈会带来富足和贫穷的差距,这几乎是一个共同的规律。就中国而言,目前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相对贫困、窘迫,城市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岗工人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在这样的“国情”下,奢侈文化是不宜提倡的,也是不可行的。

因此说,奢侈文化,不止是一个经济问题,消费问题,乃至流行时尚的问题,实际上,它更多地涉及到了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人文思想问题,也因此,对奢侈文化选择一种怎样的态度,就显得异常重要。

我们今天对于奢侈文化的选择和态度就应该是,奢侈生活,尽管已为一部分人所热衷,但它不能代表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趣味和主流文化价值……试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为奢侈文化氛围所完全笼罩,生活里充满了奢靡、浮华的风气,这将会给我们现代社会带来怎样的精神厌倦?这样的民族和国家还有没有发展的前途?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