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调银行利率确保经济平衡增长

2007-03-20 09:42:23    

      呼应市场预期,全国“两会”闭幕翌日,央行即亮出利率之剑:自十八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均上调27个基点。上周国家统计局、央行及海关总署等部门出炉的多个重要统计数据显示:2月信贷增17.2%,M1同比增长21%,流动性过剩有增无减;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2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亦大幅上升至237.6亿美元,为历史次高。周五最新公布的1至2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亦为中央新一轮紧缩调控追加砝码。1至2月投资23.4%的增速高于预期,亦高于去年下半年月度统计数据,对紧缩政策的出台将起到强化作用。如将本周公布的数据叠加起来,那么去年底已显现降温迹象的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反弹压力,因此,防止投资、信贷、顺差“三过”蔓延仍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据介绍,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央行称,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项目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活期存款

0.72

0.72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

三个月

1.80

1.98

半年

2.25

2.43

一年

2.52

2.79

二年

3.06

3.33

三年

3.69

3.96

五年

4.14

4.41

各项贷款

-

六个月

5.58

5.67

一年

6.12

6.39

一至三年

6.30

6.57

三至五年

6.48

6.75

五年以上

6.84

7.11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升0.18%显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决心

      从今日(18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上调。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从4.14%调整为4.32%,五年期以上从4.59%调整为4.77%.昨日,建设部公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此前,央行下发了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因为公积金的利率是按照银行三个月定期储蓄的利率计算,因此,建设部在昨日的通知中规定,就公积金存款而言,从3月18日起,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1.8%调整为1.98%。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不变。在公积金贷款方面,3月18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及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上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从4.14%调整为4.32%,五年期以上从4.59%调整为4.77%.分析认为,这传递出政府对我国住宅消费市场调控信号。由于住房公积金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在整个存款体系中比例不大,而且其使用方向固定,因此从宏观上讲,不能带来什么变化。同时,此次调整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幅度较大,说明政府在公积金的使用方面,可能会有新的政策,比如更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购房等。

利率调整的频率决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去年12月的CPI2.8%增长,使市场对通胀增大的预期上升。此次调整利率,应该说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们认为,现阶段利率调整利大于弊。而且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与调整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经济现在也正面对像日本当年那样,有可能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的环境。在外部压力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被强化,资本流入加速,流动性过剩。特别是自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为防止投机性资本乘虚而入,利率的调整一直非常慎重,刻意保持与美元之间3%的利差,以增加资本流入的机会成本。但是在当前被强化的人民币稳步升值的预期下,产生了资本流入无汇率风险的环境,促使资本的无后顾之忧地流入。当年日元被迫升值的时候,日本政府保持低利率政策的失误也正是对低利率带来低资本收益能够阻止资本流入存在幻想,完全忽略了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短期巨大利益对贪婪的逐利资本的吸引,错失了调整资产价格泡沫的时机。如果当年适时提升利率,及时抑制了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逐渐释放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也不至于使价格泡沫破灭,引发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经济危机。根据日本当年的教训,在资产泡沫形成的初期,适当提升利率可以改变预期,首先可以配合存款准备金收回流动性,有利于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其次,提升资金价格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调控与对通胀的调控一样是改变预期,所以应该是在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积累初期提前操作,事后操作效果不显著。

      另外利率的调整可能推动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央行多年来货币政策是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而不是以利率调整为主。货币政策非常谨慎地使用利率工具,尽可能保持相对高的利差水平,使银行的坏账率不至于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增加。而日本的教训显示,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时,银行在低利率下的信贷膨胀,是银行坏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目前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通过调整利率,控制银行的过度信贷行为是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银行改变盈利模式,有利于培养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利率的变化会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对银行的长期贷款有影响,对房地产业有影响,对资本市场的资金有影响,对当期的消费有影响。但是两弊相权取其轻。在目前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对这些问题的影响都是可以缓解的和可控的。但是如果对资产泡沫的风险积累问题不解决,对过剩流动性输入的问题不及时控制,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竞争力不尽快培养,就可能延误时机,酿成危机。

      至于利率调整有效还是无效,这要看调整幅度和调整的频率。此次动用利率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其政策的作用也必须通过一定程度地加快连续小步调整的频率才能显现。一年一次,一次27个基点,可能起到发出信号的作用,但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利率定价和防范风险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需要央行根据经济形势,不断调整利用利率的方式,指导商业银行不断根据经营情况进行贷款利率甚至存款利率的调整,以推动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一定频率的使用,可以帮助中国的银行业跨过利率市场化这道坎。

央行后期可能采取更多措施

      本次央行加息主要是为了控制信贷增长过快,调节货币供应量。由于前期央行已多次动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但从今年前两个月的金融数据来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信贷的过快增长有可能对后期的通货膨胀构成上升倾向。2月份CPI上涨2.7%,同比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后两个月食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但这是一次性的价格调整,今年头两个月季节调整后绝对的价格水平与去年后两个月基本持平,所以从环比上来说目前的CPI上涨幅度并不算高。而从本次加息的时机上来说,由于一月份贷款增长很高有春节移动因素的影响,看得不是很清楚,和二月份的数据合并发布时,基本消除了春节因素的影响,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也就十分明朗。因此,央行认为此时已经有必要采取加息的措施。对于本次加息的影响,分析认为,资本市场有比较普遍的预期,所以这个消息并不特别出乎意料。对于市场上的反应并不取决与这一次加息,而在于对央行以后调控的预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关注央行后期可能会继续采取的调控措施。由于央行本次加息幅度和目前贷款数额以及货币供应增长量相比很小,不排除后期会采取数量控制等更多的调控手段等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