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借“定点清除”重塑房市权力布局
2007-04-10 09:39:11
相信任何关注房地产调控的人,对各部委在最新一轮调控中的反应速度,一定会感到意外。仅仅在八部委联合下发“专项整治”通知四天后,各部门就先后通过会议或者媒体表态,对外声明自己“坚决贯彻整治意图”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各部门的不同表述中,都显示出了不再“打空拳”的政策目标,且每一个部门都标出了各自治理的范围和对象……
“定点清除”重塑房地产调控体系
建设部、监察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6日联合召开“全国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尽管会议是一次协调会,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各个部门相互交叉,调控力度不够的情况。有两点值得注意的是,一、本次会议的实际由建设部来牵头,一改过去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惯例。二、会议明确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与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以项目预售为切入点,抓好查处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问题。
这样一来,此次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治,开始上升到政治高度,尤其是对调控权力体系的重新布局。
建设部:定点清除三大违法违规行为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此次会议上透露,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依法查处房地产行政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违规审批、滥用权力、违法不究,以及在行政许可中的索贿受贿等行为。
二是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发布虚假广告、非法预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偷税漏税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
三是依法查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转让转借房屋拆迁资格证书、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以及行贿等行为。
国土资源部:增加民生用地供应
按照最后细化的具体分工,国土资源部将严控高档公寓、低密度、大套型等高档住宅用地,增加民生用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土地出让的地块面积。对成片土地,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分块出让,防止企业圈地、囤地。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没收的土地,应当首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继续严肃查处违法用地案件,选取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向社会曝光。
国家发改委:将完善明码标价制度
按照具体的分工,国家发改委将完善房地产市场明码标价制度,结合房地产交易特点,认真研究住房销售过程中明码标价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公示详细真实的住房价格信息,规范房地产经营者价格行为。
在笔者看来,纵观多次调控,最终的结果都成为“空调”,其结果就是增加社会对房地产行业的不满情绪,增加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质疑。但这并不是政府发起调控或整顿的初衷,之所以出现类似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多头治理,缺少合理的分工”和“先开枪、后瞄准”。
所以,我们看到此次的调控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领域,以前一直站在调控最前端的国家发改委,此次也担当起了“完善明码标价”的小角色,而过去应该担当重任却没有发挥作用的建设部,此次却异军突起扛起了协调全局的“大旗”。这种本位回归的调控方法,不仅代表着国务院调控思路的变化,更是今后房地产市场调控治理模型的基础框架。
调控范本:国土资源部展开“督察风暴”
作为此次房地产市场整治的重要部门,国土资源部近期显示的动向可以说是其他部门借鉴的范本。
据了解,土地督察部门掀起的“土地风暴”将在4月中旬以后席卷全国各地。而早在3月底,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副总督察甘藏春就曾经要求其他7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抓紧调研,摸清突出性问题。
目前,国家土地专项监察工作全面启动,首批《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书》已经分别向两个省市发出。据了解,该意见书是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上海局在对北京、河北、福建、厦门四省市开展土地督察工作后的首批工作成果。
据了解,首批《整改意见书》针对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未经农用地转用审批、“以租代征”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二是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位置、违规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整改意见书》要求这两个省市切实纠正在土地审批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占地用地行为;并在省市范围内对存在的类似行为进行全面自查和清理,开展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