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宏调拿铝冶炼行业开刀
2007-04-13 09:36:42
发改委近期下发《关于遏制铝冶炼投资反弹紧急通知》,再次剑指铝冶炼业的盲目扩张,并提出下一步将清理在建拟建项目,加大铝行业准入管理的力度,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在分析员看来,这个通知只是发改委执行的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开始,随着一季度各主要经济数据的公布,将会有更多的行业、部门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对象……
铝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升温
去年以来,针对铝冶炼投资盲目快速增长、产能急剧扩张等问题,调控大棒已频频高举。目前,铝工业结构调整已处关键期。
2006年,调控措施颇见成效时,铝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投资增幅下降为9.6%。同时,电解铝出口大幅度下降,自焙槽能力全部被淘汰;大型预焙槽工艺的电解铝产量比重达到80%以上。
但是,今年以来,投资反弹压力倍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前2个月,铝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2%,虽然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但发展趋势不容忽视;铝冶炼产品产销率下降到90%以下,市场供过于求,电解铝价格持续下跌。
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此轮电解铝投资反弹的原因在于,电力供需紧张状况的缓解及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一些地方集中投资电解铝、氧化铝生产能力的行为开始反弹;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下降,进口价格大幅度上升;铝加工行业出现了集中投资热连轧生产线热潮,一些电解铝企业以向深加工延伸名义投资建设低端建筑型材生产能力。
铝冶炼行业成为调控“试点行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改委下发《关于遏制铝冶炼投资反弹紧急通知》,通知用非常严厉的口气提出,将从多方面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防止铝冶炼生产能力扩张行为重新反弹。
通知指出,对违反产业政策、规划布局和投资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管理等规定,以及资本金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氧化铝、电解铝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发改委将下发有关准入条件和加强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准入条件要求公示后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同时,将加强产业政策与其它政策的联动。通知还严禁通过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盲目上项目;对未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有效核准的新建或者改扩建的电解铝、氧化铝、铝矿山项目,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铝行业其他各类建设项目,不提供授信支持,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办理相关手续。调控还将着力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通知称,将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禁止建设4吨以下反射炉生产再生铝项目,禁止建设湿法铝用氟化盐项目,禁止建设10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碳素项目。杜绝自焙槽电解铝能力死灰复燃。
投资反弹推动调控措施的出台
记得在去年3月份,为控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之后自2006年4月底开始,政府连续发布了针对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煤炭、电石、纺织、电力、房地产、钢铁、铅锌和平板玻璃等十二个行业的调控措施。针对电解铝行业的一系列措施,也导致2006年铝冶炼投资增幅下降为9.6%。电解铝出口也大幅下降,2006年中国铝及铝合金出口量较上年下降8%,至121万吨。其中仅12月份一个月的出口量就较上年同期下降13%。
因此,从今年的趋势来看,调控电解铝行业只是今年宏观调控的第一枪。而且发改委还选在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即将公布的敏感时刻发布政策,意味着紧缩信号已通过发改委进一步释放。
分析指出,由于今年前两个月,铝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24.2%,而产销率却降到90%以下。因此,发改委才表示,“目前正处于铝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遏制盲目投资和冶炼能力的急剧扩张。”
而事实上,作为经济“热源”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前两个月增幅仅为23.4%,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不过,发改委却在近期反复表示,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严峻,宏观调控的效果还不稳固。而让发改委担心的原因正是高耗能产业的高增长势头。
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贸易顺差的迅猛飙升,与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高出口密切相关。此外,一些地区投资的高增长,也往往和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电解铝这些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反弹相伴随。
因此,从上周央行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到此时发改委调控高耗能行业,可以明显看出决策部门对于目前经济过热迹象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