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碰撞中前行
2007-12-14 10:10:41
继中欧峰会、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后,多位美国部级高官又将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的率领下,来到北京,参加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尽管不看好中美在加快人民币升值这一点取得共识,但是在能源、食品和产品安全方面,双方很有可能签署一些协议……
吴仪:中美经贸问题对话胜于对抗协商胜于指责
为期一天半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日在北京“中信国安第一城”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不同意某些利益集团以一己之私利,损害互惠共赢的双边经济关系。吴仪说:“坦率而言,经贸问题政治化损害的不仅是对方利益,而且将两败俱伤。”
美国国会迄今提出的五十多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涉华经贸议案。吴仪认为,这些议案如获通过,势必严重损害中美经贸关系。
她指出,对华贸易制裁只会导致弊大于利的结果。使用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要求某一国家为美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承担责任,不仅无效,而且将损害美国的利益。
吴仪认为,中美两国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对话胜于对抗,协商胜于指责。双方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努力解决好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她表示,希望美国政府、美国国会和美国媒体,能够倾听美国企业的呼声,能够从美国的整体利益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解中美关系的大局和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双赢的性质,采取正确的经贸政策措施,确保中美两国人民能够从不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次对话以“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主题,双方就两国长期性、战略性、宏观性的经济问题展开磋商,同时也会适度关注当前两国经贸合作中的热点问题。
收获14项经贸协议前所未有
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着重探讨了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寻求双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构建,并达成美国证券交易所在华设立代表处、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等六点共识。但在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没有达成具体协议。其后,美国国会加紧推动针对中美贸易的立法活动,美国政府就出口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次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又对未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应用反补贴法。
今年5月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华盛顿举行。由于美国2006年全年和2007年第一季度对华贸易逆差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会议员联名向保尔森、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以及吴仪副总理写信施压,使对话的外部环境格外严峻。不过,相对于首轮对话,这次对话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在2012年前将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一倍;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能源、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备忘录。但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金融机构控股权上限、降低环保产品关税等美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较大。
当时,考虑到美国商界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已分化为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支持方和以美国制造业协会为代表的反对方,且布什政府因伊拉克的被动局面致使共和党在参众两院丢掉了多数席位,主导贸易政策能力下降,中方开始转变与美方打交道的方式,以因应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演变。对话之前,吴仪副总理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向美国民众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双边经贸对两国的互补互利。中国政府派出采购团赴美签订巨额订单,让更多美国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令其受益。对话一结束,吴仪副总理即率代表团赴国会山与美国众院议长佩罗西等人会晤,倾听“第一手抱怨声音”。
回顾前两次战略对话,应该说成果比预期的要好。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今天的中美贸易对双方都非常重要,两国都不愿贸易纠纷发展成为贸易战,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而这次战略对话召开前的12月11日,中美双方共签署了14个协议和备忘录,涉及经贸、产品安全、科技等领域。这次达成的协
议十分具体且领域广泛,之前是没有一次签署过如此多的协议的。这14个协议和备忘录包括:
一、中国国家旅游局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便利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谅解备忘录》;
二、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发展指导原则》;
三、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签署《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合作协议》;
四、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签署《关于食品与饲料安全的合作协议》;
五、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财政部签署《关于烟酒贸易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六、中国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农业部、能源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美利坚合众国农业部及能源部关于合作开发生物燃料的谅解备忘录》;
七、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农业部续签《中美农业科技合作议定书》;
八、中国卫生部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续签《关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
九、中国贸促会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企业合作对接项目协议》;
十、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与美国汇丰银行签署《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利用美国进出口银行主权担保贷款引进医疗设备项目贷款协议》;
十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环保局和商务部签署《关于设立中美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论坛的谅解备忘录》;
十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英福康公司签署《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执行合作备忘录》;
十三、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沃特斯公司签署《国家二恶英检测项目进一步合作意向书》;
十四、中国华能集团与美国博地能源公司签署《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增资认购协议》。
关键问题分歧过大难取得突破在意料之中
随同保尔森赴华的美方官员包括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莱维特、贸易代表施瓦布、代理农业部长康纳等。按照惯例,中美商贸联委会将由中国副总理吴仪和古铁雷斯、施瓦布共同担任主席,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由吴仪和保尔森主导。而中方参加这两大对话的部门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环保总局等。
自从2006年9月中美宣布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来,几乎每一次的焦点议题,都被设定在人民币汇率机制上。每一次美方都提出,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改革步伐,但是均未获中方认可。
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人民币皆发生“保尔森效应”,强劲升值。但12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创下汇改以来最大跌幅,显示市场已经不期待下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能在汇率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参加了前两次对话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缺席此次对话,显示在美元疲弱、各国竞相抛售美元资产的情况下,也显示出施压人民币升值在美方代表心目中的排序有所后移。
而另一美方关注的焦点话题:金融服务业开放,也一直推进缓慢。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后,中美宣布,中方同意纽交所、纳斯达克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连保尔森自己当时都承认,这一进步是“象征性的”。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后,中国尽管首次派出了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主席到场,但最后也只是在扩大QFII额度上取得了进展。
分析认为,中方可能会在不太关键的问题上,继续做一些小幅的让步,但是两国的立场差距太大,中国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接受美方意见,所以双方不可能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即便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仍然无法取得重大突破,但是中美双方仍然需要这样一个长期性的对话机制,来讨论双边经贸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不会因此而削弱,双方将在碰撞中前进。
吴仪:中美经贸问题对话胜于对抗协商胜于指责
为期一天半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日在北京“中信国安第一城”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不同意某些利益集团以一己之私利,损害互惠共赢的双边经济关系。吴仪说:“坦率而言,经贸问题政治化损害的不仅是对方利益,而且将两败俱伤。”
美国国会迄今提出的五十多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涉华经贸议案。吴仪认为,这些议案如获通过,势必严重损害中美经贸关系。
她指出,对华贸易制裁只会导致弊大于利的结果。使用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要求某一国家为美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承担责任,不仅无效,而且将损害美国的利益。
吴仪认为,中美两国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对话胜于对抗,协商胜于指责。双方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努力解决好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她表示,希望美国政府、美国国会和美国媒体,能够倾听美国企业的呼声,能够从美国的整体利益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解中美关系的大局和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双赢的性质,采取正确的经贸政策措施,确保中美两国人民能够从不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次对话以“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主题,双方就两国长期性、战略性、宏观性的经济问题展开磋商,同时也会适度关注当前两国经贸合作中的热点问题。
收获14项经贸协议前所未有
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着重探讨了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寻求双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构建,并达成美国证券交易所在华设立代表处、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等六点共识。但在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没有达成具体协议。其后,美国国会加紧推动针对中美贸易的立法活动,美国政府就出口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次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又对未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应用反补贴法。
今年5月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华盛顿举行。由于美国2006年全年和2007年第一季度对华贸易逆差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会议员联名向保尔森、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以及吴仪副总理写信施压,使对话的外部环境格外严峻。不过,相对于首轮对话,这次对话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在2012年前将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一倍;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能源、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备忘录。但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金融机构控股权上限、降低环保产品关税等美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较大。
当时,考虑到美国商界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已分化为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支持方和以美国制造业协会为代表的反对方,且布什政府因伊拉克的被动局面致使共和党在参众两院丢掉了多数席位,主导贸易政策能力下降,中方开始转变与美方打交道的方式,以因应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演变。对话之前,吴仪副总理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向美国民众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双边经贸对两国的互补互利。中国政府派出采购团赴美签订巨额订单,让更多美国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令其受益。对话一结束,吴仪副总理即率代表团赴国会山与美国众院议长佩罗西等人会晤,倾听“第一手抱怨声音”。
回顾前两次战略对话,应该说成果比预期的要好。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今天的中美贸易对双方都非常重要,两国都不愿贸易纠纷发展成为贸易战,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而这次战略对话召开前的12月11日,中美双方共签署了14个协议和备忘录,涉及经贸、产品安全、科技等领域。这次达成的协
议十分具体且领域广泛,之前是没有一次签署过如此多的协议的。这14个协议和备忘录包括:
一、中国国家旅游局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便利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谅解备忘录》;
二、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发展指导原则》;
三、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签署《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合作协议》;
四、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签署《关于食品与饲料安全的合作协议》;
五、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财政部签署《关于烟酒贸易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六、中国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农业部、能源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美利坚合众国农业部及能源部关于合作开发生物燃料的谅解备忘录》;
七、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农业部续签《中美农业科技合作议定书》;
八、中国卫生部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续签《关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
九、中国贸促会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企业合作对接项目协议》;
十、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与美国汇丰银行签署《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利用美国进出口银行主权担保贷款引进医疗设备项目贷款协议》;
十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环保局和商务部签署《关于设立中美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论坛的谅解备忘录》;
十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英福康公司签署《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执行合作备忘录》;
十三、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沃特斯公司签署《国家二恶英检测项目进一步合作意向书》;
十四、中国华能集团与美国博地能源公司签署《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增资认购协议》。
关键问题分歧过大难取得突破在意料之中
随同保尔森赴华的美方官员包括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莱维特、贸易代表施瓦布、代理农业部长康纳等。按照惯例,中美商贸联委会将由中国副总理吴仪和古铁雷斯、施瓦布共同担任主席,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由吴仪和保尔森主导。而中方参加这两大对话的部门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环保总局等。
自从2006年9月中美宣布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来,几乎每一次的焦点议题,都被设定在人民币汇率机制上。每一次美方都提出,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改革步伐,但是均未获中方认可。
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人民币皆发生“保尔森效应”,强劲升值。但12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创下汇改以来最大跌幅,显示市场已经不期待下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能在汇率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参加了前两次对话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缺席此次对话,显示在美元疲弱、各国竞相抛售美元资产的情况下,也显示出施压人民币升值在美方代表心目中的排序有所后移。
而另一美方关注的焦点话题:金融服务业开放,也一直推进缓慢。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后,中美宣布,中方同意纽交所、纳斯达克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连保尔森自己当时都承认,这一进步是“象征性的”。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后,中国尽管首次派出了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主席到场,但最后也只是在扩大QFII额度上取得了进展。
分析认为,中方可能会在不太关键的问题上,继续做一些小幅的让步,但是两国的立场差距太大,中国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接受美方意见,所以双方不可能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即便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仍然无法取得重大突破,但是中美双方仍然需要这样一个长期性的对话机制,来讨论双边经贸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不会因此而削弱,双方将在碰撞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