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首破百美元大关的必然和偶然

2008-01-07 09:55:45    

新年交易首日,美国原油价格于2日在盘中突破了每桶100美元的价格,创下新的交易纪录。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油价即破百元关口,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国际油价首破百美元大关是“必然中的偶然”

说其必然,是因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带动全球原油需求增加,而产油国产量增长有限,国际市场原油供求平衡十分脆弱,并略有供不应求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油价只能是连年上涨。加上市场投机活动旺盛、美元贬值及中东等产油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油价触及每桶100美元大关早已成为一个“注定要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说其偶然,是因为2日当天虽然市场传出了一些推动油价走高的因素,包括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局势不稳及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可能持续下降等,但国际市场原油供求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一个交易日之内,油价每桶一度上涨4个多美元乃至触及100美元心理大关,实属罕见。

  不过,在2008年新年假期后的第一个场内交易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交易量只有平时的一半左右。根据常理,交易量越小,油价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因此,当天油价大幅飙升属于市场的“非典型表现”。

不应夸大油价“破百”的效应,还在于作为市场中的一个规律,油价大涨之后通常会有所回落,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投机资金泛滥的情况下。例如,2006年7月14日,纽约市场油价一度达到每桶78.40美元,创出了当时的历史最高价。但此后由于投机性交易者采取获利回吐操作,油价一路回落,并在2007年1月18日跌至每桶50.48美元。当时油价持续回落甚至迫使欧佩克连续采取“限产保价”措施。而如今市场投机氛围更浓,一旦投机商再度获利回吐,油价出现某种程度的回落可能难以避免。

美国因素主导世界石油需求走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报告,2008年世界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将格外强劲。该机构预计,2008年,中国、印度经济将分别增长10%和8.4%。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慢,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2007年10月的报告,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为8780万桶,同比增加210万桶,增幅达到2.5%。其中,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达到每天84万桶,占全球需求增幅的40%。紧随其后的是中东石油需求,增加38.5万桶。

石油输出国组织去年12月石油月报显示,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为8706万桶,同比增加132万桶,增幅达1.5%。

美国能源信息署去年12月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为8716万桶,同比增加138万桶,增幅1.6%。

尽管三大报告预测数据不尽相同,但基调是认同2008年国际石油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而且增幅超过近十年平均水平。这也就
是意味著,各国将继续迎接高油价时代。

近来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市场心理产生了影响,但油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美元持续贬值。世界上所有原油出口国都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美元贬值必然导致油价上涨,

  尽管美国官方反复强调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但实际上近来美元的贬值速度在加快。比如,2007年8月16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为1比1.3405,11月26日该比价已升至1比1.4868。按照美元贬值的大趋势,油价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不可避免。

油价上升也与市场投机活动有很大关系,美元贬值和次贷危机都刺激了投机活动。由于美国股市反复震荡,不少人转而投资于石油等资源类商品。以前进行这种投资的主要是对冲基金,现在一些养老基金也开始介入其中。

  油价持续在高位运行,使得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40%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受益匪浅。此轮油价上涨可追溯至2006年的欧佩克减产行为,欧佩克减产使世界迅速向“高油价”时代迈进。不过,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强调,它们已竭尽全力在生产,不存在剩余产能。

  随着油价持续上涨,美国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工作也在加速进行。美国能源部决定将战略石油储备增至7亿桶以上。因此,新年后的一定时期内,美国将向储备库不断注入石油。美国能源部去年12月2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截至12月21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比前一周下降了330万桶,降至2.936亿桶,这是美国原油商业库存连续第六周下降。美国能源部将于3日公布最新一周的油品库存数据。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油价破100美元大关的微妙形势下,库存变化将对近期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不应对油价“破百”感到恐慌

  人们之所以不应对油价“破百”感到恐慌,也在于油价高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纵观历史上的几次石油危机,当时的情况是地缘政治事件导致油价在较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这种突发性、骤然性的油价上涨对当时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甚至因为石油危机而陷入衰退。

  但是,这次油价尽管涨幅较大,却有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内突然窜升至每桶100美元。油价逐步上涨而非突然窜升,留给了全球经济一定的调整和适应时间。因此,迄今为止,高油价还未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石油的依赖已相对减少,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而得益于宏观经济改革和技术进步,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近年来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也有助于部分抵消高油价带来的不利
影响。

  总之,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形势依然严峻,而油价高企的局面也难以扭转。这对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持续上升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势必构成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和利用替代能源,是发展中国家确保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