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庄”与“大部制”齐头并进

2008-01-23 09:58:00    

与“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国近期正在广大农村推动村庄合并,“大村庄”将与“大部制”一起,成为中国未来政改的新目标。村庄合并是继前一时期中国对于不同省区乡镇实行合并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呈现两头并进之势

中共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政体改革的步骤逐渐清晰,总体上呈现出“两头并进”之势。其中,对于“上头”而言,以“宽职能、少机构”为主的部委合并正在积极而稳步推动,一些政府部门将面临整合,迈向「大部制」。大交通、大文化、大农业、大环保等集相同职能综合而成的“大部委”,将大大改变中央政府的体制和运作方式。

与此同时,就“下头”而言,内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一时期正在探索村合并,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不久前中国对于乡镇实行合并之后的又一农村重大变革。据悉,目前,在浙江、山东、江苏等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基层政府正着力推行乡村合并,大大减少了行政村乃至乡镇的数量,精简政府架构已取得较好效果。

农村“空心化”与村村之间的贫富差距推动“大村庄制”

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转变成城市居民的人数日益众多,已造成一些村庄,包括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呈现“空心化”急增的趋势。另外,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个村庄拥有资源量的不同,强村与弱村之间也形成了较大差距。

今年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村庄制”的实行,可以说完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治理,更好地建设农村社区,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虽然目前关于村村合并各地采用措施不一,但总体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搞好村镇体系规划。以县或镇为单位编制村庄体系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逐步引导其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

2.稳妥推进迁村并点。推进农村城镇化,需要具有“发展建制镇,建设中心村,小村并大村”的远大战略构想,依靠产业经济推动建制镇发展,依靠土地置换推动中心村建设,推进镇村向规模发展、住宅向高层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设施配套向城市看齐、管理向社区发展。要严格控制平房和低层建筑,积极建设公寓楼房。通过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达到节约土地,美化环境,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大村庄制”符合中国国情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一些村庄在建设中土地浪费严重,村庄不断向外扩展,有的甚至占用农田,但腾出的旧房子却不拆除,形成了大量“空心村”。因此,若村民能适当集中居住在条件适宜的新楼房,不但能大大改善居住条件,而且能节约大量土地,符合中国国情。

村庄合并的另一好处是节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于村庄分散和建设缺乏规划,大大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如三个村子分别通公路,与三个村合并在一起通公路相比,投资要成倍增加。其他方面如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电力设施等,如村庄太分散,大笔资金投入就会消耗在路途上,不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而村庄集中后,这笔费用将大大节省。
以山东省为例,目前该省共有自然村9.2万多个,行政村近7.5万个,平均每个行政村的人口规模约800人。「十五」期间,全省行政村共减少了6,162个。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庄合并的潜力还很大,居住向小城镇集中已是大势所趋。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有3.75万个乡镇,村级组织有64.5万个;乡镇机关干部约110万名,乡镇站所干部约170万名,村干部约为400万名左右。

村庄合并须顺民意

不过,“大村庄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真正尊重农民意愿,不要不顾民意,强并硬合。否则,不仅不能惠民,反而可能还会生出民怨。

村庄合并既节省了土地、减少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又优化了乡村治理结构、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还减少了村干部职数、减轻了群众负担,因此成为不少地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法宝。但村庄合并并不只是简单地域关系上的“拉郎配”,而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对那些具备条件的村,应该鼓励合并,使小村向大村集中,弱村向强村集中,穷村向富村集中。这有助于消灭空心村,使农村居住人口适当集中,便于统一提供公共服务,还有利于节省土地,减少村干部的职数,节约行政开支,减轻农民负担。

但合村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要尊重农民意愿,防止政府过多的行政强迫,避免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的方式,尤其要防止借机侵害农民利益、剥夺农民权利现象的发生。

除此以外,村庄合并也须谨防资产流失。在村与村合并中,不乏有的村财务混乱,人员结构复杂,这就极容易导致“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因此,需要理清合并村财务,盘清资产,弄清债权债务关系,将村级债务降到最低水平。而亦须建立新账,对合并后的村级资产予以登记造册。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