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
2007-04-28 09:39:29
日前,台《新闻调查》节目,揭露了上海某项目的黑幕。知情人透露在开发每个环节当中都存在着人为操纵的因素,致使房价无限抬高。似乎这一报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注意,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反应……
最高检:房价虚高可能隐藏犯罪将严查权钱交易
从现在起到2007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将集中查办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中的商业贿赂犯罪,要求重点查办四方面的重点案件。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门部署这一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房价高是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城镇建设领域出现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商品房价格虚高、市政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商业贿赂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张耕指出,在城镇建设特别是开发区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少数党政领导干部与企业经营者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索取、收受商业贿赂,大量低价出让土地,违规审批房地产项目,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收,放弃市场监管职责,导致一些地方开发区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高检院还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围绕重点环节,突出查办涉案金额大、涉案范围广、涉案人员职务高、涉案人员多的商业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土地、建设、规划、市政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的严重行贿案件。并强调特别是对那些涉案范围广、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商业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国家公务员与开发商、建筑商等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抓住不放,坚决查处,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予以追究。
重点查办四大类重点案
{1}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查办城市交通、园林绿化、照明、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市政建设项目中的案
件。
{2}在土地出让方面,重点查办城镇建设用地审批、拆迁改造和土地征用、土地评估、土地招拍挂或协议转让、土地出让金征收和减免、土地整理开发等环节的案件。
{3}在工程建设方面,重点查办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和质量验收、预算追加和资金结算等环节的案件。
{4}在房地产开发方面,除涉及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外,还应重点查办房地产开发用地性质变更、项目规划审批和变更、水电气配套、有关税费征收减免、银行信贷、商品房预售许可与产权办理、物业管理等环节的案件。
国土督察九地方局长被要求铁面执法
日前,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国土资源部党组继任命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上海局局长后,又任命了沈阳、济南、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等7个局的局长,同时还任命了一批副局长和副专员。至此,国家土地督察地方局局长全部到任。分析认为,在八部委全面整治全国房地产市场序幕拉开之时,国土资源部落实全部地方督察负责人,充分显示出此次“整治风暴”进行到底的决心。而国家土地督察地方局9个局长全部到任,标志着国土督察工作已正式完成全国布局,一整套工作法则和督察制度将逐步建立,土地督察有望进入新阶段。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4月1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党组对9名局长进行了任职前的集体谈话。在谈话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话,要求9名负责人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原则,铁面执法,不怕得罪人”。
孙文盛要求,土地监察工作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在前;服从中央与理解地方,服从中央在前;节流与开源并重,节约集约在前。落实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保卫基本农田”。除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外,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李元以及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等人也参加了与地方局局长进行的任职前集体谈话。至于当前的工作,孙文盛指出,尤其要善于抓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真正以督察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为主线,以督察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落实情况和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为重点。
“保障”和“整治”越来越成为房地产市场主调
尽管一季度的房价毫无悬念地继续保持拉升,但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已开始出现不同寻常的变化。从权威部门密集发出的政策信号,到各地各城市的实际操作,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保障”和“整治”正迅速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并不具有新意的字眼,但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中由于得到空前的强调而显现出特别。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从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看,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 1月,建设部权威人士的表述引起多方关注。3月,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种种“权威声音”传递的信号相呼应,强化住宅保障功能、大力发展保障住房的实际举措、部署在一季度密集推出。1月公布的建设部工作计划明确:2007年,国内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同月,建设部负责人发出督促:建立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的稳定规范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尚未明确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比例的城市,要在2007年一季度予以明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后,要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在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部署下,武汉、北京、沈阳等一些城市应声而动,纷纷高调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布局。住房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及保障功能的严重缺失,不仅使房地产市场不健全,而且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难题放大了房地产市场中的矛盾。但从目前情况看,住宅保障功能正呈现加速回归的迹象。
此外,一季度,一场规模、内容、力度均引人注目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静静部署妥当,随后迅速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整治工作由包括监察部在内的八个部门联合指挥,打击重点明确指向“房地产领域涉及的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根据部署,国内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将被全面清理,逐一检查。违规审批、滥用权力、违法不究,以及在行政许可中的索贿受贿等行为将受到重点清查。对有投诉举报的项目进行重点调查。在部分城市房价飞涨、房地产市场不健康因素日渐突出的背景下,这次整治行动将矛头指向了反映日渐强烈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分析认为,尽管最终成果仍有待检验,但此次楼市专项整治将在一定程度上洗刷房价交易的“灰色寻租成本”,给房地产行业带来透明与健康发展的契机。这对当前的楼市尤为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对住宅保障功能的加速回归,还是对官商勾结等顽症的精确打击,必将对房地产市场的净化、健康发展带来深远、积极影响。但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同样突出的过度投机等问题,显然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调控与整治措施。从这个角度看,备受关注的物业税何时择机出台将持续成为最大看点。
发改委报告建议对房地产政策做出大调整
国家发改委一研究课题组在分析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时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再次面临从“偏快”向“过热”转化的风险。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有必要对房地产发展政策和出口政策做出大调整。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指出,经济趋向过热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和出口的过度增长,我国不断增大的过剩流动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和京沪苏浙粤五个最发达地区。房地产的长期过度增长不仅带来了房价的过快增长,引起民怨,而且对产业升级、城市化及收入差距扩大等有很大的负作用。
报告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减少流动性过剩,而是有效地利用流动性过剩,主要是重新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调整。第一步要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日益增大的过剩流动性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房地产过度增长;第二步是创新模式,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的产业升级部门及社会事业发展部门。同时,还要大力度调整外贸外资政策,抑制出口增长过快,遏制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或逐步减少顺差。
这份报告指出,国家和地方都要放弃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提法,在发展政策上改变“房地产偏好”,还房地产业的本原,即民生性产业。当前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应是促进“卖房”,在住房发展政策中要明确规定不鼓励居民拥有多套住房,用经济的手段来抑制第二套住房的需求,从而来释放有效供给。
报告建议,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应对房地产发展采取适度抑制的宏观政策;尽快征收物业税(不动产税)和对房地产商征收暴利税或空置税,促进住房供给的释放;提高居民住房转让所得的税率,由目前的20%提高至50%;取消期房销售制度,改为现房销售制度;对居民购买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采取抑制性的金融政策。
报告指出,要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日益增大的过剩流动性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房地产过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