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聚焦黄菊病逝

2007-06-05 09:48: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因病医治无效,2日凌晨2时零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黄菊是中共30年来第一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位置上病逝的高官,其丧事将依循惯例高规格安排……

海外媒体发布黄菊病逝消息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黄菊是在协和医院去世。自从去年初罹患胰脏癌后,黄菊一直不能正常工作,也较少公开露面。不过,最早报道黄菊病逝的消息是2日早上6时30分,央视播音员罗京身着黑色西服首次播报。在晚间的新闻联播中,罗京再次语气沉痛缓慢地宣读了讣告。当天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对于黄菊去世,只有新华社一条消息,除人民网外没有开放网友留言功能,也检索不到有关其近期的其他信息。2日的中南海新华门前,长安街两侧警察、交警和便衣较平时明显增多,也让人感到外松内紧的感觉。2日午间11时左右,新华门前南侧路实施交通管制,多辆黑色轿车组成的车队从中南海向东驶去。

对于中共中央发布的在讣告中称黄菊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并没有说明患何种病,实际上是依循中共高层领导人逝世的过往惯例而行,并没有其他原因。

海外媒体关注点之一:生前重大公开活动

除大公报以外,香港商报、信息时报以及路透社等媒体也对黄菊的病逝作出了专题报道。不过,海外媒体对于黄菊的病逝的报道的一个重点在:黄菊从爆出患病消息直至其病逝时的重要公开活动的回顾。

实际上,自黄菊病重以来,他的每次露面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黄菊逝世前最后一次在媒体上出现,是在5月28日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的报道中。这次会议选出了上海市出席中共十七大的代表,黄菊的名字亦列其中。

5月20日,上海著名学府同济大学迎来建校百周年庆典,黄菊也同政治局其他常委一起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同济大学建校百年表示祝贺。当时,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分别以不同形式表示祝贺。

时间再往前追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黄菊是否露面的消息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3月5日,缺席全国政协大会开幕式的黄菊,出现在全国人大会议的主席台上。媒体报道称,在温家宝长达两小时十分钟的报告期间,黄菊和与会代表一起鼓掌,并不时微笑,直到会议结束。更有记者注意到,黄菊在温家宝讲到金融工作时,他很认真地看报告并执笔标注。

3月7日上午,黄菊突然现身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小组会。其在发言中特别谈到,通过上海社保基金案,相信上海会在制度建设上吸取教训。并指出,推动上海的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还有制度建设。所有重大决定都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绝对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上海要把好的制度恢复、完善和发展。通过社保案,相信上海会在制度建设上吸取教训。这是黄菊生前最后一次发表公开谈话。

而黄菊病情最早为国内传媒公开报道,开始广受关注,是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去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共同社”记者问: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先生工作是否会有什么变化?当时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回答:前不久黄菊同志因身体不适入院治疗,目前正在康复中。

海外媒体关注点之二: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海外媒体关注的另外一个话题,在于黄菊病逝对于中共即将召开的十七大会议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政策方向取舍的影响。
在对后一个问题上,海外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的表示:黄菊的病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虽然,黄菊在党内领导层排名第六,一直主管经济和金融工作。不过,因为另一名副总理——吴仪早就接管了黄菊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他的去世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的影响比较有限。

但是在前一个问题上,海外媒体表达了两种不同、甚至有点截然相反的观点。

以路透社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黄菊在十七大即将召开前几个月去世,将会使五年一次的中共党代会做出重大改变。中共中央领导人很可能会选择年轻一代的领导人进入高层,而且他们将在胡锦涛和温家宝退休后执掌中国的未来。

不过,以香港大公报为代表的另一方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黄菊患病早已有一段时间,所以他的逝世也不会影响到十七大布局。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